新快报讯 会记录做题过程的智能笔、能替代人工从事危险工作的机器人、减少人工提高运量的自动驾驶货车……在广州,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近期,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建设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列为15个战略性产业之一。3月25日,新快报记者在“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活动走进了中科开创、云蝶科技、小马智能,深度感受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中科开创:用机器人替代人类高危作业
悬挂在空中的充电机器人,听到指令,便沿着空中导轨,滑到车位上方,自动对接车辆开始充电。这是“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充电桩被占位的问题,还能将充电效率提升4倍。
隧道巡检机器人在高温、高湿、有害气体的环境中自主巡检。一旦发生火情,消防机器人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精准灭火,防止火情蔓延。这种“巡检+消防”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在多个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效率提升47%,人工成本降低50%。
四足机器狗会在传感器检测到甲烷浓度超标时,立刻启动防爆模式,融合激光雷达与热成像锁定泄漏点,同步联动消防系统,15秒内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些应用场景覆盖“天上到地下”的智能机器人均出自中新科创。中科开创董事长欧阳开一介绍,“在‘天上’,我们为架空输电线路研发了巡检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等;在地面,我们研发了轮式或四足机器人,应用在变电站配电房;在地下管廊,可能存在有毒气体等危险,我们研发了隧道巡检+消防机器人,能够在高温、高湿、有害气体的环境中自主巡检。”
她表示,先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到危险艰苦的场景,后面才是解决人类舒适性的问题。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而是替代人在有生存风险的地方工作,“我觉得这才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价值。”
云蝶科技:让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和医疗
用一支黑色的笔在纸上答题,眼前的屏幕同步出现了答案。在云蝶科技,记者看到了其研发的智能纸笔。教师在屏幕上,可以实时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速度、准确率、字迹……尽在掌握,同时,智能笔具备的实时分析功能,也能为教师教学和家长了解情况带来便利。
目前,云蝶行知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落地应用,并实现“盈利大模型”。如在教育领域,行知大模型会读文章、会写教案、会听课堂、会评教学等功能,极大帮助教师提质增效、促进其专业成长;值得一提的是,云蝶今年还进入到“大模型+智能硬件”领域,开发AI智能鼠标,适用于办公学习场景,可以一键唤起行知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以卓越的计算能力和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AI办公学习的神器。
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介绍,云蝶科技聚焦从垂直场景切入,将自身技术优势与行业痛点深度绑定,专注解决行业实际问题。通过产学研合作,云蝶科技持续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累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和竞争壁垒,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成立六年以来,已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143 项专利技术),尤其自主研发的音视频识别分析算法和AI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处于最前沿水平。
小马智行:货车也能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车辆,宛如一个“情绪稳定的AI司机”,载着乘客出现在广州市南沙区的街头,以及市中心往返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的路上。这是广州市民可以看到的场景。这家位于南沙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又开辟了新赛道。
在广州南沙港快速路上,几辆自动驾驶卡车正排成一列,按照道路限速100km/h有序行驶,这种形式叫“1+N”的自动驾驶卡车编队,即由一辆自动驾驶卡车领航,引领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安全行驶在公路上。编队自动驾驶形式,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道路使用率,减少交通事故,前车还可以为后车破风,有效降低空气阻力,从而降低碳排放。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介绍,“我们正在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一起正向开发第七代Robotaxi,预计新车将在未来两年内批量下线。与主机厂合作,让我们整个自动驾驶套件成本比上一代下降了六七成。”
记者了解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虚拟司机”底层技术还能用到自动驾驶卡车物流(Robotruck)上,80%的技术可共享复用。“目前,小马智行是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还获得了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等。”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贺星介绍。
目前,小马智行拥有一个1+2的卡车编队,每天往返于京津塘的高速公路。每个编队3辆车,其中头车驾驶员在驾驶位,后面两辆车为主驾无人状态。其特点是不会犯错、安全,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另外,港口版的“小马智卡”,集装箱的装卸运输效率达到9分钟/单,与人类司机的效率一致,成为无人港口的重要一环。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