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连续8年全年到发客流量在全国火车站中排名第一,可谓“流量”之王。曾经,广州南站因配套不完善,发展速度慢而备受诟病。近来,随着《广州南站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规划方案》的落实,其定位“西交通、东商务”的规划图景逐渐清晰。
广州南站,连续8年全年到发客流量在全国火车站中排名第一,可谓“流量”之王。曾经,广州南站因配套不完善,发展速度慢而备受诟病。近来,随着《广州南站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规划方案》的落实,其定位“西交通、东商务”的规划图景逐渐清晰。
近日,新快报记者实地走访广州市番禺区,见到4平方公里的广州南站核心区已崛起一栋栋高楼,新鸿基地产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南站ICC)首期商业预计于明年开业,广州足球公园将于今年建成,荣耀广场已经封顶、李锦记大厦投入使用,26万平方米的南站地下广场正在招商……广州南站商务区即将迎来全面升级,从单一的交通枢纽到“站城一体、业态融合”的大湾区门户,“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呼之欲出。
规划落地 东片区组团已现雏形配套逐渐完善
2025年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标准开发建设“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大力发展总部、楼宇、文商旅和数字经济,全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此举旨在推动“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使广大旅客由以往的“匆匆过客”转变为“深度体验者”,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走访见到,广州南站詹天佑广场已于春节前夕揭开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这片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的广场位于南站中轴线东门外,为旅客提供一个候车与休闲空间。毗邻詹天佑广场的广州南站东广场核心项目——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南站ICC)首期商业正火热建设中。
广州市政府携手新鸿基地产,以香港西九龙为标杆,精心打造新时代高效立体智慧化交通枢纽。广州南站ICC为广州南站增设全天候公交专区,并通过空中连廊实现与周边商业、居住板块的无缝对接,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门户。
“广州南站ICC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提供办公楼、商场、酒店、住宅、公寓及公共交通设施等。其中位于东广场的首期商业包含了交通、办公、商业三大功能,首期建设的交通配套设施是一个城际轨道交通换乘中心,跟去年已经开通的广东城际番禺站连接,跟广州地铁22号线进行接驳,并且在这里配备出租车、公交、旅游大巴,让南站的旅客出站之后,可以在东广场很便捷地换乘多种交通设施。”该项目方介绍说,广州南站ICC首期含商业及办公配套,旅客可以在这里商务办公、逛街购物、休闲放松,使南站实现从“过境站”到“目的地”的转变。
目前,城际轨道交通换乘中心主体结构业已完成,预计明年竣工。上盖大型城市综合体广州南站ICC首期商业裙楼已成功封顶,180米超高层写字楼已突破十七层并持续攀升,整体工程预计将于2026年全面竣工并逐步开业,这一超级枢纽正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着城市发展的崭新范式。
将流量转变为“留量”,广州南站地区的规划逐渐落地。商业配套喜街Hey Block餐饮街区投入运营,荣耀广场、李锦记大厦等多个地标性建筑陆续呈现。此外,体量达26万平方米的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联通南站与周边各个空间,串起南站东西片区。其中,5万平方米的地下商场目前正在进行招商工作,预计于2025年底开始分批投入运营。另外,两条地下长廊将打造国际文化中心,与周边的广州足球公园形成联动。
广州足球公园预计于今年建成。两个地标将构筑起“体育+文旅+商业”超级综合体,打造“交通枢纽+体育+商务”超级流量池。未来,随着南站从“交通枢纽”向“品质新城”蜕变,到广州足球公园看比赛、看演出,在南站逛街、吃饭,将成为旅客的新选择。
交通跃升 从“外通”到“内联”网络立体升级
2025年春运期间,广州南站到发旅客超过2000万人次,日均到发50万人次。自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广州南站的运力逐年提升,2019年到发客流高达1.88亿。2023年12月广州白云站开通使用后,为广州南站承载了部分客流,但广州南站目前的日均到发客流仍在50万以上高位运行。
作为国内新建的第一批高铁枢纽站,广州南站也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核心站。广州南站商务区内,实现1小时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5小时可达华南生活圈,8小时可联通全国。
记者从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了解到,地区交通网络还将进一步跃级,其中,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控制性节点海珠湾隧道贯通,通车日益临近。这条隧道连通海珠西至南站,开通后南站与海珠西的距离大大缩短。东晓南路还可以往北延伸至内环路,广州南站通过这条隧道与越秀区、荔湾区等老城区实现串联,届时,25分钟到达越秀区,30分钟到达珠江新城,缩短南站与中心城区的物理距离。此外,东新高速南大干线互通立交收费站主体骨架即将吊装、广南联络线盾构机始发,开通后广州南站到广州站将仅需15分钟,实现大湾区“高铁进城”新突破。
除了“外通”,也注重“内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广州南站形成铁路、地铁、公路、空中连廊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广州南高铁站、番禺城际站、广州南地铁站在这里交会,联通广州地铁2、7、22号线和佛山2号线。高铁、城际列车和地铁实现无缝接驳,多种交通方式之间“零距离换乘”。据了解,广州地铁22号线后通段土建完成92%,力争年内开通。线路贯通后将串联番禺、荔湾等区域,提升广州南北向快速通勤能力。
庞大的客流也为南站地区交通带来了压力。“广州南站就像一个大水泵,每天有几十万人在这里进出,单小时最高峰进出流量达到5万人次,因此交通疏通尤其重要。”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傅铭深介绍说,广州南站在早晚高峰实行交通引流,让客流分散到P1、P3、P5停车场及网约车停车场,避免人流全部集中在东西平台进出,有效化解交通拥堵状况。
为解决旅客出站后的交通运输问题,广州南站通过增设建设的出租车大楼、5万平方米的公交车上客区,与长途汽车客运站、网约车场形成足够的运输设施配套。
为营造适宜的步行环境,广州南站还规划了风雨无阻的空中连廊系统,配备遮阳设施、智能导航屏,直通广州南站,同时串联中轴公园、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南站ICC)等核心区综合体、天凯花园(峻銮)居住区、河涌、山体和周边公园绿地,打造多层次、人性化的连续慢行系统。目前,广州南站核心区慢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广州南站不仅是地面交通核心节点,还被纳入广州低空经济战略布局。根据《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到2027年,广州将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设施,其中广州南站作为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之一,“空铁联运”将给予广州南站更多想象空间。
未来,地面轨道交通繁忙发达,城市低空经济“起飞”,慢行系统达成活跃的枢纽社交空间,广州南站将点燃城市活力引擎,从交通枢纽向“站城一体”的未来之城进发。
数说
广州南站核心区
将构建“3+N”产业体系
广州南站商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发展目标和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客厅与门户枢纽经济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广州市南部中心。按照《广州南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广州南站核心区将构建“3+N”产业体系,以枢纽服务、国际消费、商贸会展3大开放型综合产业为引擎,衍生N个创新服务型业态,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打造未来枢纽经济区特性的城市公共和建筑空间,构筑协同发展的高品质产业生态圈。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和积淀,截至2024年南站商圈已拥有43家“四上”企业(不含房地产),其中,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共有37家,占比接近86%。这37家企业2024年创造营业收入超28亿元。其中,南站万科中心项目已开发66万㎡,目前已开发有总部办公、酒店、城市公寓、商业街区、城市住宅等业态,中建四局、三雄极光、李锦记、佳宁娜等企业总部落户南站万科中心,超600+企业已进驻,7000户公寓已交付。南站喜街项目经过近3年的蓄势发展,商圈内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商业元素日渐丰富,且相继入驻各类商家85家,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商业裙楼、荣耀广场、三雄极光总部大厦顺利封顶,不断推动南站片区产城融合发展。
随着南站规划的逐渐兑现,整个商务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从广州南站到长隆万博片区,正在形成一个集交通、文旅、消费、人居等于一体的商业长廊,实现世界级文商旅目的地与都会区。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