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热土上,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广州分行”)正以金融之笔,勾勒新质生产力的壮阔画卷。从实验室的科研突破到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从低空经济的振翅欲飞到田间地头的智慧春耕,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实体经济,以金融之力激活新质生产力,催生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科技金融破局: 让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农行广州分行积极转变思路,从“看经营报表”转为“看行业未来”,针对科创企业特点,“一户一策”灵活运用信贷产品,有效破解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题。
在广州市南沙区,碳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境科技”)正以前沿的碳纳米管加热技术,引领着行业的变革。然而,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碳境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农行广州南沙分行工作人员在调研中敏锐察觉到企业的潜力,针对其成长性高、市场前景好等特点,设计了提高研发能力、技术优势等要素权重的贷款方案,并提醒企业申请专利,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融资服务方案。在南沙区政府的支持下,农行广州南沙分行与南沙融资担保公司联手,为碳境科技发放了全国首笔气候融资担保贷款100万元,成功解决了企业厂房搬迁的资金问题。
这并非个例。农行广州分行构建的“股东力+融资力+产业力+企业力+创新力+稳定力”六维评价体系,正重塑科创金融逻辑。农行广州分行还打破传统信贷模式,打造专属信贷评价体系,推出“科技e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等产品,构建全渠道生态链,强化对科技型企业资源导入和全面服务。2024年,该行科技贷款规模超415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个百分点。
低空经济腾飞:
金融翅膀托起万亿蓝海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构建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的万亿级产业生态。为此,农行广州分行紧扣市委“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总体要求,把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下称“亿航智能”)是全球领先的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业,2016年发布了全球首款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2019年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业。农行广州天河支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以企业专利权质押方式,为亿航智能发放知识产权质押流动资金贷款,助力企业将“知产”变“资产”;通过“专精特新小巨人贷”为企业进一步增信,为其搭建跨境资金池,方便集团境内外资金的调拨。
乡村振兴蝶变:
智慧春耕里的金融温度
增城小楼镇的丝苗米种植基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正精准作业。广州大黄蜂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志敏算了一笔账:“过去春耕,靠人工插秧,一天下来,一个人最多插1亩地,如今,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40到50亩地的插秧任务。”这背后,是农行广州分行30万元纯信用贷款的及时助力。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该合作社在春耕设备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今年机械化耕种面积占比已达到80%左右。
从“人工弯腰”到“机器换人”,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金融活水正重塑传统农业基因。在丝苗米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特色领域,金融创新与农业科技深度耦合,孕育出“亩产千斤”的丰收奇迹,更培育出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农行广州分行全面落实省委“三聚焦”“三下沉”要求,选派超百位金融助理到全省各镇村,开展驻镇帮镇扶村金融服务。积极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开展六大行动,2024年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户贷款增量分别达51亿元、48亿元、39亿元,涉农贷款增量达114亿元,居同业前列。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各级龙头企业金融覆盖率超95%,服务农业产业供应链案例获评广东金融机构赋能“百千万工程”金牌案例。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农行广州分行正以更大力度书写“五篇大文章”。在先进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年均增速超30%;在绿色发展赛道,绿色信贷增量连续三年领跑同业;在普惠金融蓝海,服务小微客户突破4万户,贷款余额近800亿元。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出更多创新成果,为羊城的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