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花朝雅集·乙巳”在岭南名园佛山梁园盛启。本次活动由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指导,荣宝斋广州有限公司主办,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支持、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协办。活动以"四般雅事"为脉络,汇集传统插花、闻香、品茶、赏画等传统文化项目,并融入更多艺术生活元素,让东方雅趣回归当代日常。
古城佛山始终涌动着文化的脉搏——咏春拳刚柔并济的武学哲思,香云纱丝缕交织的自然律动,石湾陶塑泥火淬炼的艺术光彩,无不彰显着岭南精神的生生不息。此次雅集择址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以美好鲜活的时代新雅赋活经典场域,搭建起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桥梁。
花朝节,这一肇始于上古的仲春盛典,承载着华夏民族对自然的诗意礼赞。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有载:"二月望日为花朝节,值春序正中,百花竞放,最宜游赏。"古往今来,人们以赏花踏青、吟诗奏乐等各种方式,传承延续着花朝的礼俗精神。
传统插花传承人孙可应花朝之意,造春日之景。孙可自幼受家学影响,研习中式插花文化,结合岭南文化与地域特色探索出岭南花事教学体系,每件作品皆直抵人心。现场插花创作使用河南禹州钧瓷及广东佛山石湾陶塑花器。不同于西式插花风格,中式插花先有思想,以天理之意插花,中国哲学之道于花上表达。佛家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孙可通过花的语言阐释了这句话,花的生命形态,闭合、绽放、凋谢,就是人生三世,前世,今生与来世,花果叶枝,即为阴阳。他认为,中式插花并不止讲述眼前一景,它呈现的是天地万物,人生百态,没有穷尽。
应早春之景,花朝时节之题,同期呈现“荣宝斋木版水印展”。展览中,您可近距离品鉴到荣宝斋木版水印的经典之作,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妙工艺,深度解读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是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1896年,荣宝斋设立“帖套作”机构,以雕版技艺印制信笺、书籍、由此逐渐发展成套版印制大幅书画作品的木版水印技艺。与一般的版画复制工艺、工业化印刷技术不同,荣宝斋独有的木版水印能够呈现一般复制作品所不具备的丰富层次、笔触与细节,开辟了传播、观看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崭新途径,被誉为“次真迹一等”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还特别安排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欧团队演示焚香、品鉴。黄欧的祖辈为东莞香农,心怀传承信念的他不断为复兴莞香文化努力,完善并保护完整的莞香制作技艺工序,使几近失传的莞香制作恢复生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道:“静室焚香,闲中雅趣。”在现场,演示者在八种老香料中取二三种,放入香炉中,熏制合香。区别于普通木料的油脂,在讲究的火候下散发出延绵香气,静心,安神,穿透力强,高低变化,灵动自然。黄欧认为,制香要与环境相适,最重要的是理气通窍,就如与人相处之道,顺心即可。
潮州工夫茶传承人陈香白的弟子陈锐彬则为大家讲解与演示潮州工夫茶的冲泡、品鉴。陈锐彬从小在潮州长大,将爱好与事业写成一本“茶经”,致力“以茶演易,以易解茶”,通过勤恳努力,以现代语言讲述传统人文精神。潮州工夫茶记载于唐代陆羽的《茶经》,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完整冲泡仪式的传统茶艺项目。现场泡制选用半发酵的乌龙茶——乌岽山的凤凰单丛。同一座山各区有不同海拔气候,火山土的矿物成分也不尽相同,产出的茶叶品种不一,茶汤香气、颜色、口味千变万化,或是蜜香,或是奶香,或是花香。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来源:荣宝斋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