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聚力打造茶产业集群,推动昭平茶叶变身“金叶子”;持续做大做强鹧鸪产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多元化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肇庆市鼎湖区与贺州市昭平县协作以来,鼎湖区驻昭平粤桂协作工作组(下称“工作组”)以大农业观为指导,充分利用两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特色茶产业,强化科技赋能,着力全产业链打造;多元发展鹧鸪、水产、蔬菜等农业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鼎湖担当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昭平答卷”。
“茶叶子”变“金叶子”
数字化赋能茶产业
昭平县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茶产业是重点打造的“3+3”百亿元产业之一。为推动昭平实现茶产业百亿目标,鼎湖-昭平协作双方加快推动昭平茶产业“一园四基地”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现代茶产业园配套设施,聚集茶叶上下游企业,延伸拓展茶产业链,打造茶产业集群,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昭平现代茶产业园是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智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茶产业园,面积113亩,建设有24栋标准厂房、2栋仓储物流用房,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项目总投资3.42亿元,其中粤桂协作财政资金投入累计约1.27亿元,完成了智能化全自动茶叶生产线、数字供应链平台、智能化冷藏仓储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茶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已有13家重点茶企入驻产业园,形成集约化经营、抱团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2024年,粤桂协作资金投入3850万元,建设3栋厂房,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采购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
昭平县龙头企业将军峰茶业集团旗下的新茶饮公司将军红有限公司是入驻企业之一。公司从传统茶叶生产拓展至杯装茶、茶咖等创新产品领域,涵盖纸杯设计、茶叶加工、咖啡奶茶杯生产全流程。“在粤桂协作资金支持下,我们不仅有了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还配置了现代化、数字化设施设备。”将军红新茶饮车间负责人黄燕丽说。
她介绍,公司目前有纸杯和茶饮两条生产线,可日产纸杯3万至5万只,可生产压茶、茶咖、奶茶等多种产品;引入工业4.0智慧管理系统,与第三方合作开发数据追溯平台,实现了“业务员接单-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仓储物流-销售出库-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极大提高了效率,“有了这套流程,数据查询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2分钟,业务响应效率提高10倍。”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引进后,实现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创新研发-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打通了“茶叶子”到“金叶子”的各个环节。
如何让“金叶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工作组积极指导构建“产业园+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全县10个乡镇超27万亩茶园发展提供资金、科技、智力、管理等全方位助力,累计提供4.5万多个务工岗位,为全县99个村集体每年每个村集体增收5.9万元以上。
发展“致富鸟”“瘦身鱼”
多元化打造新引擎
做强特色产业的同时,工作组积极引进鹧鸪、禾花鱼等多种养殖产业,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助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为充分利用此前竹鼠养殖场地,工作组引进肇庆市著名鹧鸪养殖企业落户昭平,投入粤桂帮扶资金2589万元,新建和改建覆盖4个乡镇的7个商品鹧鸪养殖农业产业基地,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屠宰加工车间及速冻冷库,购置屠宰生产流水线等设施,并积极对接广州、深圳、重庆、四川等市场资源,推出鹧鸪罐头汤和盐焗、香辣等鹧鸪系列产品,打造了集孵化、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鹧鸪产业链,成为带动村集体增收、促进村民就业的乡村产业新引擎。
将军峰鹧鸪养殖示范基地位于五将镇大坪村,总投资226万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183万元,租赁5个村集体鹧鸪孵化基地,将打造成为年产30万枚鹧鸪蛋、年孵化18万羽鹧鸪种苗、年出栏12万羽商品鹧鸪的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基地。项目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周边脱贫群众和村民就业,促进5个村集体年增收19.5万元,受益群众2010户近8000人。
大坪村村民周嘉民在基地工作3年多,经过公司培训后负责鹧鸪喂养,月收入3500元,“这里工作不算辛苦,离家近,又方便,收入也比原来务农稳定多了。”他笑着说。
工作组介绍,今年计划投入粤桂专项资金,推动鹧鸪养殖扩面增效,把鹧鸪打造成为昭平“致富鸟”。
鹧鸪在五将镇叽叽喳喳的同时,肉质紧实的“瘦身鱼”正在黄姚镇的集装箱里游个不停。乐耘粤桂协作集装箱绿色生态养殖项目占地40亩,总投资900多万元,其中粤桂协作资金600万元,建成100套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和4个功能池塘。
“根据气候水质环境评测和试验,养殖禾花鱼效果最好。”黄姚乐耘休闲庄园负责人陈飞介绍,集装箱采用四级循环过滤,既节地节水、生态高效,又能让鱼保持运动状态,达到肉质紧实的效果,因此被称为“瘦身鱼”,目前产品定向销往温州,做成鱼罐头出口。
据介绍,基地可年产鲜鱼60万斤,年产值约1000万元,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分红 100多万元。不仅如此,基地还通过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直接收购和吸引游客购买村民种养的农产品等方式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菜篮子”催生“致富田”
精准式帮扶添活力
昭平地“不平”,九山半水半分田,因此黄姚镇黄姚街村燕子岩的连片平地尤为难得,昭平县粤桂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后,这片土地才物尽其用,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田”。
工作组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工程,协调广东省东西部协作(肇庆)创业创新基地、肇庆市粤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昭平县绿叶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黄姚镇共建粤桂帮扶协作订单式蔬菜基地,规划面积300亩,其中200亩为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核心区。主要开展茄果类、西红柿、瓜类、叶菜类等蔬菜新品种以及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工作,通过订单式种植计划,全部蔬菜供应大湾区市场。
目前,基地完成投资450万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300万元,带动黄姚镇古碌村、岩头村、文洞村连续15年每年增收3万元。基地不仅提供了30至50个就业岗位,还带动3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有了这个基地,土地流转一年给村民增收10万元,务工收入增加20万元,还丰富了黄姚景区的旅游配套。”黄姚街村党支部书记梁甫兴说。
广西沁园鑫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基地运营方,负责人刘锐溧介绍,今年粤桂协作资金将投入450万元,支持企业建设6000平方米高标准的恒温育苗大棚,将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蔬菜,还将试种中草药,利用昭平山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没有粤桂协作资金,我们就得找融资,耗时长,有了这笔资金,项目就能快速起步推进。”刘锐溧说,目前土地已经准备好了,资金到位马上动工,三四个月就能建成投产。
鼎湖驻昭平粤桂协作工作组组长黄捷表示,围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今年将继续发挥鼎湖力量,加大资金、科技、人才支持,不断强链补链,利用广东市场优势和肇庆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昭平茶产业,持续推动鹧鸪、水产和蔬菜等产业“百花齐放”,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谱写昭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郭嘉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责编:曾贵真 美编:李涛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