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键炒菜,几分钟出菜,你还能教“它”烹饪。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爱餐科技公司,见证机器人“厨师”做了满满一桌菜:避风塘炒虾、干炒牛河、炸鸡腿、红烧肉、烤排骨、焗黄鱼……据了解,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机器人“厨师”在国内已经应用于200多家公司饭堂,实现厨艺数字化。
记者体验:机器人“厨师”自动完成烹饪全过程
将配好的菜放进机器内,在屏幕选择烹饪模式,几分钟后,一道热腾腾的“避风塘炒虾”就出炉了。记者在爱餐科技公司见到,机器人“厨师”装着各种液体调料,炒菜时自动下油、下调料,还能实时看到炒菜进展。整个炒菜过程无油烟产生,机器人做菜后完成自动洗锅。
据介绍,机器人“厨师”内置200多道菜,涵盖八大菜系。“点击一下屏幕,按照菜谱的标准进行炒菜,可以实现出餐标准化。也可以教机器人做菜,把你自己的食谱告诉它,比如油热到多少度放菜,什么时候下调料都可以教它,那么做出来的就是专属于你的菜谱。”广东爱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何光介绍说,它既可以实现厨艺的标准化,也可以实现个性化,机器人之间还可以互相分享菜谱,目前云端已有2万多道菜谱可以下载。
记者见到,不同的机器人“厨师”,能炒出2公斤到20公斤不等的菜肴。“最大的量能一次炒20公斤,一个餐厅只需要三台机器人就可以满足1000人的用餐。”何光介绍说,机器人“厨师”应用在公司饭堂,一个人可以管理多台机器人,而且厨房做到干净、噪音小、无明火、无油烟。目前该公司商业机器人厨师主要用在中餐店、公司食堂、学校饭堂等,在国内有230多个应用场景。
市场:家庭版机器人“厨师”预计今年上市
在工作人员介绍下,记者见到多种不同功能的机器人。除了炒菜功能,目前该公司还研发有炸、烤、蒸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这一款是带冰箱的煲汤机,我们早上外出工作时,提前把汤料放进去,再预约回家前煲好汤,那么它会提前把肉解冻好、放水并按煲汤程序执行,回到家就刚好把汤煲好。目前这一款还没量产。”
记者了解到,家庭版的机器人“厨师”即将上市。该机器人体积约80厘米高,大小跟一台家庭用洗碗机差不多,不仅能烹饪,还同时兼顾“洗碗机”功能。
“你下班了,机器人会问你今天想吃什么菜。你吃完了,可以语音指挥它洗锅。”爱餐公司副总经理张曙灿告诉记者,未来随着Ai人机交互技术融入,机器人将更人性化。此外,利用大数据模型,还将辅助开发一些新菜谱,获得更新奇的口味体验。
“这是一个厨电新物种,家庭版预计最快在2025年下半年上市,目前样机已经投入一批家庭用户中进行试验。”据介绍,爱餐公司正布局相关生态链,未来,按菜谱配好的新鲜肉菜配送到家,不用洗菜、切菜、调味,只需要将菜盒“交”给机器人“厨师”,就可以坐等吃饭。
“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希望吸引年轻人走进厨房,在未来我们预计每年达到4000万台的销售量。我们希望10年后,家家户户都有炒菜机器人,就像家家有电饭煲一样。”
对话:
新快报:目前贵公司有多少种机器人“厨师”产品,有哪些应用场景?
何光:爱餐集团经过16年的发展,开发有三大系列12个产品,从炒、蒸、烤、油炸全系列的数据储备已经全部开发完成,目前主要工作是全方位提升整个厨房的状况,用数字厨电代替传统的厨电。
新快报:当初爱餐科技公司三位创始人为何选择了数字厨电这个方向?
何光:在2008年,我们考察了很多项目,认为炒菜机数字厨电是大家生活的一个痛点,家家户户都需要,但当时没有一个好的炒菜机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做饭,我们考虑的是,怎么结合Ai技术,用我们的机器人吸引年轻人更好地走进厨房。
新快报:爱餐科技公司与番禺区是怎么结缘的?
何光:其实说起来,番禺是我们公司的“出生地”,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我们在大学城一个大概不到100平方米的实验室开始,从3个人开始起步到如今有90多人。到2016年左右,我们搬到了番禺新造镇,到2019年左右又搬到番禺化龙镇,也是现在的所在地。目前公司自己的技术团队,拥有将近600项专利、100多项发明专利。
新快报:爱餐科技公司的布局是怎样的?
何光:我们的市场是全球化的,但主要市场在国内。广州番禺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我们立足大湾区,将在番禺这块“宝地”生根发芽,最近已经注册了广东爱餐科技有限公司,将把华南地区的销售中心放在番禺。
我们的产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餐厅、食堂,一个是面向家庭,家庭机器人有三个款式很快就会投入市场。我们布局了整个生态链,将集合中央厨房食材生产基地,做到新鲜食材配送到餐桌。我们有句口号:回到家,10分钟有菜、有汤、有米饭。希望做到让年轻人下班回到家,换个衣服、卸个妆的工夫,饭菜就做好了。
采写:新快报记者谢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