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驻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团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充分发挥“广梅科技合作项目”优势,加速引导大院大所高端智力资源向蕉岭汇聚,以科技力量激发蕉岭产业新动能,引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迈上新台阶。
布局谋篇 建设新型食用菌种质资源中心
3月15日,为继续推动广梅科技合作项目“梅州地区食用菌低碳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何焕清团队一行到蕉岭县广福镇科技帮扶食用菌企业南方长寿。团队一行调研了新建的食用菌工厂,并和负责人详细地探讨建设新型食用菌种植资源中心以及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事宜。
目前,该科技合作项目已帮助梅州蕉岭推广应用秀珍菇、黑皮鸡枞等优良菌株、高效配方技术,制定2项种植管理技术标准,申报专利1项,推广示范种植面积达30亩,累计带动农户超过50户,产值超600万。未来,南方长寿将规划建设新型食用菌种质资源中心,以科技支撑结合市场化合作途径对当地食用菌优良菌种进行筛选培育保藏扩产,力争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食用菌菌棒集散基地。
培优育强 开展南药白芨本地化种苗优育
4月8日,依托广梅科技合作项目“白芨种植与精深加工研究及产业化”,广东药科大学韦坤华团队到蕉岭县科技帮扶当地南药种植龙头企业华鸿生物。
团队首先来到华鸿生物在蕉岭县蓝坊镇的白芨种植基地进行种植指导,并带来500株新型高产抗病白芨幼株开展栽培,并预期能将最长为4年的成熟期稳定地缩短至3年,大幅提升种植效益。随后,团队又到华鸿生物位于蕉华工业园的现代化生产厂房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根据车间工艺,提出了牙膏、果汁等终端产品的工艺潜在优化方案,并初步规划了南药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方案,切实提升梅州南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引才育才 青年科技人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为确保企业工作人员和当地农户能切实学习到具体的种植知识技能,广东药科大学韦坤华团队派出4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种植培训工作组驻点白芨种植基地开展种植指导。这些年轻高端人才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作,手把手教农户开展种苗组培、防虫防害,不仅在交流学习中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友谊,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农户也在这些年轻专家的指导下成为“土专家”“田秀才”。
据不完全统计,广梅科技合作项目已以实地指导、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人才培训6次,累计培育了80名本土农业种植人才。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