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卫星第一股”振芯科技公告称,董事会决定不予提交控股股东国腾电子发起的临时提案至股东大会审议。据了解,拒交背后涉及振芯科技实控人何燕与莫晓宇等创始团队之间的矛盾,双方围绕振芯科技控制权争夺博弈超7年之久。
股权穿透显示,振芯科技控股股东国腾电子(持股29.21%)的股东有5位,分别是何燕(持股51%)、莫晓宇(持股28%)、徐进(持股7%)、柏杰(持股7%)和谢俊(持股7%)。事实上,上述5人是振芯科技的创始团队,大股东何燕只是财务投资人身份,并不参与振芯科技日常经营,以莫晓宇为首的剩余4人在振芯科技先后担任重要职位,是振芯科技的实际经营人。
振芯科技计划于4月22日举行股东大会,彼时国腾电子发起临时提案,该提案计划增加董事席位,由原有的9人增加至9-12人。但几乎与之同步,莫晓宇一行发布声明,称前述提案未经国腾电子股东会讨论、表决,国腾电子绕过四名股东向振芯科技发出临时提案的行为,严重损害四名股东在国腾电子的合法权益。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何燕与莫晓宇一行的内斗由来已久,只是此前一直停留在国腾电子层次。本次何燕意图在振芯科技安排董事,是长期内斗以来首次将火烧到振芯科技。
2018年,莫晓宇一行曾向成都高新区法院起诉,申请解散国腾电子,理由为股东之间不和近乎僵局,公司继续存续会给国家、公众利益及股东造成重大损失。
外界分析,一旦解散成功就可实现国腾电子实控振芯科技的股权分散化,届时何燕或将仅持有15%振芯科技股份,方便莫晓宇一行进行制衡。
本来高新区法院已经作出了同意解散的判决,但何燕不服判决,向成都中院提起上诉。二审成都中院认为,一审法院没有主动审查国腾电子的诉讼代表权问题,故发回重审。此后莫晓宇一行未能通过司法途径讨到便宜,直至去年12月,何燕正式通过司法途径稳住自己振芯科技实控人地位。
从最新消息看,莫晓宇一行在败诉后仍在寻求法定救济途径,继续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此预计,振芯科技内斗仍将持续。
今年3月30日,振芯科技正式披露2024年年报,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报告期内,该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下降6.44%;净利润4000.01万元,同比下降44.91%。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