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昭平县粤桂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简称“蔬菜基地”)成功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标志着粤桂东西部协作在农业产业共建领域取得新突破。该基地由昭平县农业农村局、鼎湖区驻昭平县粤桂协作工作组(肇庆鼎湖・贺州昭平)联合引进,通过“广东企业订单+技术扶持+广西基地生产”模式,构建起跨区域农业产业协作范本。
蔬菜基地位于昭平县黄姚镇,紧邻327省道与包茂高速,交通便捷。规划面积300亩,已建成150亩露天滴灌设施蔬菜场地及11座连栋薄膜大棚,配套通风、微喷加湿系统,总投资450万元,其中广东帮扶资金投入300万元,占比66.7%,彰显粤桂协作资金精准支持实效。2024年,基地累计产出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25万斤,轮作种植40亩高产玉米收获8万斤,实现“菜粮双收”。
为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效益,基地创新“订单帮扶+村企联建+农户参与”模式,与广东省东西部协作(肇庆)创业创新基地、肇庆市粤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直供直销”订单,确保农产品直供大湾区市场。昭平工作组介绍,项目已为中洞村、岩头村、古禄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余元,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参与生产,产出期日均吸纳30至5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群众占比超60%,成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严格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建成专业自检室,配备农兽药残留分析仪等设备,实现“逢出必检”;搭建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大湾区信息平台,从种植到采收全程可视化监管。2023年6月,贺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出具的合格报告显示,基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等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真正实现“同线同标同质”。
昭平工作组表示,此次获评是粤桂两地深化产业协作、共筑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的生动实践,为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昭平经验”。下一步,将打造大湾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二期),按照“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方向,高标准建设育苗大棚2座,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发展订单蔬菜产业,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深度对接,让“菜篮子”成为周边农户的“钱袋子”。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郭嘉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