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团队赴韶关始兴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科技服务。在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驻镇工作队的协助下,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稻油轮作及新农人培育“把脉开方”,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月8日下午,专家团队首站抵达沈所镇,与省委编办驻沈所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范乐辉、广垦总局副处长曹国鹏、广垦农发董事骆锐超、始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展座谈,共同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
座谈会上,各方就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水稻种植水平,如何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实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队长范乐辉表示,项目重点支持在整村或集中连片开展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育秧、插秧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经营主体的水稻生产组织能力。水稻所专家表示:“我们将结合始兴实际,推广适合本地机械化栽培的南晶香占等丝苗米香稻品种,并提供全程高产栽培技术指导,提升稻米产业的科技支撑水平,从而提高农户种粮效益。”
4月9日上午,专家团队前往始兴县农科所顿岗水稻种植基地,实地察看春耕插秧情况。在基地现场,县农科所所长黄振标与专家们一同查看了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情况。黄振标介绍了与水稻所联合开展研究及推广再生稻技术方面的经验与成效,“通过推行一季稻-再生稻、烟稻轮作等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还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方式中劳动力投入大的问题”。
随后,专家团队前往澄江镇考察了不同品种的油菜种植情况。副所长潘俊峰表示,在粤北地区推行“水稻-再生稻-油菜”轮作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收益。并且油菜种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最后,团队赶赴马市镇,与当地驻镇工作队及镇政府开展水稻产业相关的座谈交流。马市镇镇长肖斌介绍,近年来,依托省农科院强大的技术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去年在坜坪村推广“南晶香占”百亩连片种植,亩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且米质特优、市场收购价高,深受农户欢迎。接下来,水稻所将针对马市镇需求,协助加强本地农业经理人培训,重点提升无人机飞防、绿色种植等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帮助对接加工企业,打造本地丝苗米品牌,提升当地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快报记者获悉,其间,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其中,省农科院水稻所将在始兴县建立“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线上答疑+线下培训”模式,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助力始兴农业现代化发展。接下来,省农科院水稻所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为始兴县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美琪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