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晨光洒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当夕阳染红无垠的海岸线,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便在光影交错中,悄然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4月17日,中山崖口村,目之所及,满眼生机勃勃。田野里,翠绿泛波,全新的生命早已站直了腰杆。田野上,一众乡村咖啡店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市场向好。这些新兴业态,不仅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舒缓身心的避风港,更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崭新的活力与动能。
崖口村虽地处工业化的珠三角,却保留了连片水稻田2000亩,其中观光农田1000亩,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的稻田绿意盎然,秋季金黄一片,是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仰慕之地,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田园风光的绝佳场所。
将它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崖口村的不只是一个“网红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走进崖口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田野。 稻田之畔,白鹭蹁跹,游人来往。 漫步于田间小径,脚下泥土散发着醇厚的芬芳,暖阳倾洒,悄然勾起往昔记忆,唤起淡淡乡愁。 崖口村除了有一派旖旎田园风光,还有山海之美、乡村咖啡之香与民宿之温馨。
将闲置十多年的老旧农房改造成一间颇具艺术气息的民宿,老谷显然是动了真情。 推开黑胡桃色的木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风化老木与本地石材的融合,碰撞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来自大湾区的客人静静地坐在院落中,品着一壶新茶,转个头便能望见稻田、花海与远山。虽然开业数月,但老谷的民宿早已在各路博主的推荐下声名鹊起,吸引着众多都市人前来寻觅片刻宁静。深中通道开通后,如老谷当初预想的那般,这个距离通道出口仅30分钟车程的岭南古村,逐渐成为大湾区游客的“后花园”。
在一家名为“禾悦咖啡”的店门口,不时有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穿梭而过,旁边还有几位来自香港的游客也坐在稻田边,品味着香醇的咖啡,正沉醉于这幅宁静而壮观的稻田风光里。
正忙着为客人制作各式饮品的庄梓宁,原本在台湾从事服装行业,几年前,一条爆款的“崖口煲子饭里有蟹”的视频,“惹”得她涉足崖口村。那是她第一次来崖口村,就被连片稻田的秀美乡村景色所吸引,正逢崖口村打造集装箱式餐饮一条街,她便在崖口村开设了一家咖啡店并经营至今。
“在崖口集装箱式餐饮一条街,我算是比较早开咖啡店的。为什么选择做咖啡?可能就是因为我自己喜欢。咖啡店取名叫‘禾悦’也是应了这里的环境,有个客人经过我店门口的时候就说,哇,你这个名字起得很切实际哦,门口就是稻田稻田。而‘悦’就是希望每一个朋友来这边坐的时候都有很愉悦的心情。我自己也是,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初心。”
庄梓宁透露,咖啡店开设之后,崖口村非常支持,并逐步发展成乡村文旅一条街,也为年轻人提供了疗愈身心的理想去处。“稻田真的是很美,顾客都是看到小红书或者其他网络平台的推介过来的,一到假期,基本上是10点左右就开始一直塞车,在旺季,一天营业额最高时可能也有上万元。”
据悉,崖口村产业结构以第一、第三产业为主。村组实行集体一级核算,2023年村集体总收入4060万元。崖口村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成立强村公司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更多抓引流促消费的场景、产品和服务,充分释放人气流量对服务业的拉动效应。目前初步已形成“OLD BOY”咖啡为主,村道和稻田边逐渐发展起12家“村咖”,每年营收预计超1000万元。
“另外,我们还聚力打造禾舍书屋民宿等有辨识度的民宿品牌IP,放大品牌集聚效应,推动‘一田民宿’投入运营,初步形成‘崖口民宿集群’;持续通过支持培育18个集装箱店、东堤摊位‘零租金’等方式,继续做优做强超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
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来自香港、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游客涌入崖口村,平均每个周末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崖口村内各家餐饮店铺也人气旺盛,在崖口村海鲜一条街,餐厅的专用停车场里停满了粤B、粤A以及港澳车牌车辆。
崖口人家海鲜餐厅负责人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当日,餐厅共接待超过1200人次,创下餐厅的接待新纪录。此外,崖口村民宿更是“一房难求”,禾舍民宿负责人表示,去年深中通道开通后的第一个周末,7月6日至7月8日三天都是满房状态,比起同期增长估计60%-70%,基本每个周末都是满房状态。
从禾田香野到青鸟小筑,从蝉意民枫到知遇民宿,十余家民宿如珍珠般散落在稻田与海岸线之间。村委会规划中的25亩民宿集群,试图将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营升级为特色互补的共同体。 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透露,今年春节期间,村内民宿的整体入住率高达九成,有效带动了周边餐饮的消费,崖口海鲜街每日客流量翻倍,村咖的营业额也直线上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沈力 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