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7日,南沙科学城举办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透露,2024年南沙区有效高企总数为1310家,再创历史新高,增速居全市第二。
大会以“燃科创之火 促新星璀璨”为主题,通过“高企颁牌”“政策解读”及“企业新品发布”等多个环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5年,南沙区有效期高企数量将力争新增300家,总数达到1600家以上。
“我们将始终与高新技术企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区企双强共发展!”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谢伟表示,过去一年,南沙区坚持最优服务,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加强科技企业培育,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制定实施“优企服务16条”,让广大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感受到南沙行动的速度、服务的温度、政策的力度,南沙营商环境在国家新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前三。
培养创新的生力军
在产业发展中,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等大多来自业内的高企。因此,高企是区域创新的重要“生力军”。
纵观南沙超1300家高企组成的“天团”,可以发现它们创新成色十足——
广东阿达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奕行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中获得成长组第三名,广东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齿生物)等12家单位获得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奖项11项,获奖数量历年最高。
除了各大奖项与认证之外,南沙高企也通过各种硬核产品“拼自身本事说话”。越来越多的南沙高企正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突破。
南沙区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今年南沙将健全由区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协作、“一区一机构”单位支撑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和各镇街商会等社会力量,加强科技企业的服务工作。近期将对全区有效期内高企进行全面摸查走访,为区内高企提供政策宣讲、申报辅导、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对接、产学研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各类诉求。同时,南沙将推动研发能力提升。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引聘“科技副总”、支持重点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近期将发布高企认定奖励的申报指南,开展高企认定奖励的兑现工作。举办行业对接会、项目路演等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现场,南沙设置多项环节,给予高企足够的重视,让企业和企业家站上“C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长和市科技局负责同志为10家2024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颁发牌匾。南沙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则为东涌镇商会、大岗镇商会颁发2024年南沙区科技企业优秀服务工作站牌匾。
此外,广东省科技厅专家服务处负责同志介绍了广东省支持外国专家和国际青年人才来华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咨询、产品研发、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管理服务等智力活动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还专门为3家高企提供舞台,发布其最新的产品,进一步凸显出对高企的关爱和大会的创新底色。
广州司南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 “米粒天线”,该天线拥有超小型化、高增益双极化以及超高环境融合性的优势,满足了未来通信网络对高性能、低成本、易部署天线的迫切需求。
广东捷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商。其新一代全自动高精度隔膜涂布机集合了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基材稳定运行、数字化张力控制、模块化涂布头设计和热风节能等技术。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制热量最高的空气能热水器,热水王 MQ45 变频室外一体机,解决热泵在低温环境中换热器结霜频繁、制热慢瓶颈。
找准科技产业互促双强着力点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沙是大湾区科学创新的重要“极点”。特别是在海洋科创领域,目前已搭建起以广州海洋实验室为龙头,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和大洋钻探船为核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1+2+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
随着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发展的走深走实,将引导更多创新源头活水流入产业生态,加快新业态、新动能的形成,成为高企成长的基底。
深海智人是一家在南沙土生土长、致力于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的初创企业。看中南沙海洋科创优势,深海智人选择扎根南沙。“南海是未来深海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南沙正成为面向南海的桥头堡。”深海智人董事长马亦鸣在此前采访中表示,深海智人此前已与南沙的各大海洋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入,未来有望将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带到南沙。
当前,南沙正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布局技术攻关“新赛道新方向”,去年,南沙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现代高端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与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立项36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及实现产业化,以0.35亿元财政经费带动1.2亿元研发投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6.9亿元。
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方面,去年南沙还组织区内80多家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对接合作。
目前,南沙科学城管委会已于去年7月挂牌成立,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于去年9月挂牌运营。今年,南沙将高标准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支持更多成果落地转化,争取储备不少于50个项目,其中转化不低于30个项目扎根南沙发展,港科大师生及校友相关企业(项目)占比不低于60%。
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渐成型
2019年,南沙高企数量只有不到600家。到2024年成功突破1300家,南沙仅用了几年时间。
高企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南沙 “高企军团”的不断壮大,除了科创活力作为基底之外,也离不开政策、金融、准入、人才等各个方面的支撑。
当前,南沙正在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积极构建适合高企生长的环境。
瞄准创新资源的孵化培育,截至去年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已入驻16个项目。此外,南沙推动设立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吸引优质创新资源与港科大开展产学研合作。
今年年初,南沙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创新驱动27条》”)。其中明确,南沙将按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
聚焦青年人才的引育,日前南沙推出“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不仅对青年人才实习、就业、创业都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甚至买房购车都将给予优惠补贴。此外,南沙还将向有一定基础的创业团队提供最高200万元的经费支持。
用好耐心资本,目前南沙已设立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组成的“一金一池”以及各种专项基金,基本形成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阶段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今年,南沙高企协会还将联合万联证券共建“南沙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科创企业“初创-高企-独角兽-上市”全周期培育体系,集聚投融资资源,通过资本运作、产研政策协同及梯度金融服务,赋能科技产业链生态升级。
谢伟表示,南沙将当好高企的同路人,坚定不移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闯出新路子,努力为广大高新技术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新蓝海。当好高企的贴心人,落实“创新驱动27条”和培育科技企业、支持技术创新等5个实施办法,构建梯队式培育矩阵,发挥南沙“一金一池”撬动作用,推动形成“产业研究+成果转化+基金投资”一体化模式。当好企业的贴心人,落实“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健全科技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体系,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专注创业创新、专心生产经营,努力为广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在南沙发展提供新机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通讯员 黄学欣 陈梓健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