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的梅州,阳光已经很猛烈,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的食用菌控温仓屋顶上,光伏板正在“贪婪”地吸收着阳光;温仓内,袖珍菇产业借助智慧农业技术,7天就可采摘、销售。这个投入少、见效快、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新型产业,已成为多批工作队考察学习的重点。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广州市驻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广福镇工作队”)大力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做强农文旅融合项目,多措并举推动广福镇乡村全面振兴。
引进食用菌项目 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年一号文件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作出了一些具体部署。
“去年7月份进驻以来,我们一直把产业振兴放在重中之重,很多做法跟今年一号文件的要求不谋而合。”驻广福镇工作队队长郭勇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福镇由广州地铁集团、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协、广州大学组团帮扶,在巩固上一轮帮扶成果的基础上,工作队正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拓展兴镇强村富民“造血”产业。
一人多高的货架上,密密麻麻的菌棒长出了袖珍菇,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在广福镇叶田村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一个控温仓内近两千个菌棒的长势令人惊喜。这是驻广福镇工作队和广福镇引进南方长寿生物科技公司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去年11月建成后已部分投产。该企业将在叶田村建设一个占地18亩,集育种、制棒、养菌、采摘、销售于一体的小型产业园区,目前还在加紧建设中。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彭辉告诉新快报记者,公司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梅州市的科技特派员团队等都有合作,在科技的加持下,袖珍菇育种后在控温仓内7天就可以采摘。7个控温仓轮流采摘,就可以保证每天都有收成。
“经过半年来的磨合,现在控温仓内的袖珍菇越长越好,一个温仓能收成1200多斤,而且大部分都是A级货。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利润还是不低的。”一名生产管理人员拿起一个长满蘑菇的菌棒介绍说。
布局仓顶光伏项目 一“板”破解多难题
对于驻广福镇工作队来说,引进一个产业,最大的目的更在于它能强村富民,联农带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控温仓生产袖珍菇,用电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驻广福镇工作队争取到牵头帮扶单位广州地铁集团支持,投入资金扶持广福镇在食用菌控温仓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预计每年产生的效益在25万元以上。“此举既就近解决了企业的用电量较大的难题,也让广福镇和各村集体享受到了分红。”郭勇说。
叶田村党总支书记钟钦荣告诉记者,村里此前发展了百香果等项目,再加上光伏发电、租地等,村集体的年收入已增长至30多万元。“食用菌项目的落地带动了村里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村里有30多人在基地务工,等全部投产后用工人数将达到150人。”
投入小、见效快、收益高……驻广福镇工作队队员罗刚告诉新快报记者,投资一个这样的食用菌控温仓仅需15万元左右,工作队跟企业已初步达成共识,下一步希望发动更多村集体或致富带头人一起合作,由企业提供菌棒和技术,包回收,一起致富。而“温仓+光伏”的项目成功共建模式,吸引多批工作队前来考察。
农文旅融合发展 山庄游大有潜力
食用菌项目已初见成效,经过几年打基础的豪岭村桃花源山庄农文旅合作项目也到了“收官”之时。
日前,两位姑娘在抖音看过相关视频后,专程从福建省武平县骑摩托车到桃花源山庄看桃花,虽然来到后发现已错过花期,但桃花源山庄层峦叠嶂的秀美风景和丰富的游玩项目让她们觉得不虚此行。这里有鹰嘴桃种植、梅花鹿养殖等原生态的休闲观光农业,桃林里有卡丁车体验,山顶有露营区,都十分“吸粉”,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更是热闹非常。不久前,山顶露营地迎来第一对举办中西式结合露天婚礼的新人。
桃花源合作社负责人钟明雄告诉新快报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山庄的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甚至要限流。“今年所有硬件设施将打造完毕,占地3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5月将投入使用,届时可以同时容纳150人来这里研学、科普培训、住宿。针对亲子游的彩虹滑道、水上滑道等儿童游乐设施正准备安装,今年将投入使用。”钟明雄表示,山庄每年为附近豪岭村等3个村带来近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带动约200户农户零散到基地就业。
近年来,驻广福镇两轮工作队不但给山庄的建设出谋划策,还大力对基地种植的300多亩鹰嘴桃进行消费帮扶,以实际行动扶稳山庄发展。驻广福镇工作队表示,2021年以来,工作队联合后方组团单位,对鹰嘴桃和百香果以及黑木耳等消费帮扶超过了1000万元,为村镇集体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提升省际廊道形象 “省门”带活乡村游
广福镇位于粤闽交界处,是梅州市的“北大门”。在粤闽两省交界处,一座焕然一新的省门门楼赫然矗立,“世界寿乡 中国蕉岭”八个醒目大字镶嵌在门楼上。沿线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宽敞整洁,智慧停车场、网红打卡点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对省门改造后环境变得十分优美,很多人来打卡,连周边饭店生意都好了。”路过村民纷纷点赞。
驻广福镇工作队正在大力支持广福镇建设具有客家特色的省际廊道示范带,打造展现对外形象风貌展示,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省门门楼旁,记者看到了一间由农家乐改造而成的广福镇非遗及农特产品展示厅。客家猪手、客家鸡、客家酿豆腐……满满一桌“菜”,让人看了垂涎欲滴。据了解,这些是由真实菜品封蜡后展示的广福镇特色菜。菜桌边,则是鹰嘴桃、百香果等农特产品展示。这个小小的“城市会客厅”,正变成一个游客打卡点,让人们一进广东就充分地了解了广福镇的特色和魅力。
“下一步,我们希望把省际乡村游带活起来,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驻广福镇工作队表示。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