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古籍保护协会、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举办“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宣传活动,公布了10项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东莞南社村古建筑群活化利用项目、虎门医院旧址活化利用项目等2个项目获选。
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实践路径,推广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发展多样业态、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2024年度共有7个地市19个申报项目参评,经材料初审、专家评审论证投票、社会公示,选出10个项目作为年度典型案例。
据悉,此次评选尤为突出文物古迹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发挥,着重体现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城市文物内涵、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利用,凝聚历史人文魅力、彰显时代价值,让文物古迹深入公众生活。
南社村古建筑群位于东莞市茶山镇,总面积11万平方米,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含19处单体建筑),市不可移动文物7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南社村以古建筑保护利用为核心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等14项国字号荣誉称号和16项省级荣誉称号,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建设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南社村采取分级分类利用方式,探索文物“双创”新路径,涵盖历史文化展示,社区服务,非遗体验和特色商铺,民宿经营等多种业态,并以古建筑群为载体,举办开灯节、千叟宴、茶文化雅集等传统活动,形成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树立起南社村的文旅品牌,满足公共文化需求,延续文物价值。
“政府引领、村企合作、社会力量参与、带动当地村民创业就业”,活化利用的推动和运营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模式,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古村的影响力、知名度和旅游品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省级试点。
虎门医院旧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先生联合地方乡绅捐建虎门医院,是地方最早的综合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秉持重公益、救济贫病者的宗旨。建筑长33.60米、宽21.36米,占地717.70平方米。主楼是二层水泥砖瓦混合结构的仿古宫殿式建筑,层楼高耸,绿瓦红墙,四檐滴水;院内园林广阔,花木秀美,幽静宜人。
近年来,在虎门镇党委、镇政府主导下,修缮后的虎门医院旧址被活化利用,成为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地方文化服务场所——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此外,虎门医院旧址与所在的执信公园联动,打造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广传统文化,成为社区活动的热点场所,与虎门医院在历史上造福桑梓、扶病救贫的价值内涵形成了延续。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