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白云区新市街,针对“失独家庭”的暖心行动正在深化。截至4月中旬,新市街计划生育协会联动关工委、公卫委、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及辖内社区,多次上门为“失独家庭”送上综合保险单,并通过“政策讲解+情感倾听+需求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探索出一条“街道统筹+保险保障+社工介入+社区联动”的长效帮扶机制。
此举不仅为“失独家庭”构筑了风险防护网,更通过精细化服务帮助他们重建社会支持系统,让政策关怀真正落地生根。
保险保障:为“失独家庭”撑起“防护伞”
“综合保险让我生活多了一份保障,我心里更踏实。”居民罗姨在收到保险单后感慨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她详细讲解保险条款,涵盖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住院补贴等多项保障,并协助她完成理赔申请,最终成功获得重大疾病保险金,缓解了医疗负担。
保险赠送并非“一送了之”,新市街计划生育协会会结合动态摸排,确保精准覆盖。在社区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一户“失独家庭”未及时更新信息,随即调整服务方案,确保政策“不漏一户”。
新市街“政策上门+动态管理”的模式,让保险真正成为“失独家庭”的“防护伞”,通过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及时更新“失独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居住变动等信息,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
社工介入:从“经济帮扶”到“心灵重建”
“儿女的陪伴对‘失独家庭’是一种奢望,但社工的定期走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空缺。”新市街社工站负责人表示。在探访中,社工不仅讲解政策,更注重倾听需求。居民何叔因长期独居产生抑郁倾向,社工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并链接社区兴趣小组资源,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交圈。
新市街社工专业服务还体现在个案管理上,不仅注重“经济帮扶”更聚焦到“心灵重建”。居民罗姨因病住院后,社工全程跟进,协助线上提交理赔资料,并与保险公司无缝对接,最终快速完成赔付。新市街“保险+社工”的联动模式既解决了“失独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提供情感支持。
社区联动:构建“家门口”的支持网络
社区是帮扶“失独家庭”的前沿阵地,新市街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社区慈善中心”三级网络,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日常关怀,“五老”志愿者、专职社工、社区居养员定期走访记录“失独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帮助他们链接长者饭堂、颐康中心解决就餐看病难题;活动赋能,社区组织手工坊、茶话会等活动,鼓励“失独家庭”成员参与,重建同辈社交圈;应急响应,结合“最小应急单元”机制,网格员为高龄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紧急援助,如走失寻人、防诈骗干预等。
长效机制:数据驱动与多元共治
为提升帮扶可持续性,新市街计划生育协会已建立“失独家庭动态信息库”,持续记录成员经济状况、健康数据与服务需求,做到“一人一档案”实现精准匹配。针对高龄失独老人,优先对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再生育意愿家庭,联动卫健部门提供辅助生殖政策咨询。
此外,新市街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府+企业+慈善”多元共治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保险保障服务,联合爱心企业捐赠智能养老设备,用于独居老人跌倒预警、心率监测等安全防护;整合社区慈善资源开展常态化关怀活动,形成多方协作的长效机制。这种模式既拓展帮扶渠道,又增强了服务可持续性,让“失独家庭”获得更全面、更持久的支持。
从一份暖心的保险单到一套完善的帮扶体系,从一本基础的信息档案到动态更新的服务数据库,新市街计划生育协会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模式,表明关爱“失独家庭”需超越临时慰问,转向“保障+服务+情感”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支持。接下来,新市街将扩大互助养老试点,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服务高龄群体,进一步激活社区内生力量,让政策温暖持续流淌。
采写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罗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