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推开病房门,咦?原来是“兔子房”!兔子房旁边,还有小汽车房、猫咪房、巴巴爸爸房、火箭房……4月26日上午,中山一院儿科二科举行搬迁仪式,从原址搬迁到新落成的刘銮雄楼16楼。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儿科病区不再是传统的白色色调装潢,新快报记者看到新病区化身充满童趣和温暖色彩的“美术馆”,犹如人文医疗和疗愈艺术的结合体。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儿科二科主任黄礼彬主任医师介绍,这一次儿科二科病房的搬迁,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医疗服务升级的崭新起点。
黄礼彬介绍,儿科二科收治血液肿瘤患儿为主,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但是,这群孩子住院时间长,抵抗力差,因此,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对他们十分重要,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同样不可或缺。
为此,在修建刘銮雄楼之时,如何规划好未来新儿科二科的设计,医院花了不少心思。新大楼落成之际,广州艺术家陈洲、张晓静提出儿童病房美术馆的概念,得到中山一院儿科二科肯定和支持。在晓静老师的指导下,广州美院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响应,挥动画笔和绘画才能,在短短一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整体设计、绘画,整个病房美术馆构思巧妙、细节用心。
走过病长廊,墙上挂上了治愈系图画,一幅幅画作均出自艺术家陈洲一家的亲子绘画。“走进病区,更让人惊喜,就像开盲盒一样,打开房门,‘拥抱’患儿的,可能是卡通人物‘巴巴爸爸’风格的病房、也有可能是火箭、小汽车等未来色彩的卡通装潢;患儿更可能是住进海底世界、猫咪和兔子元素的‘治愈风’病房。”病区护长张婷婷介绍,希望宝贝们能减轻对治疗的紧张和压力,更勇敢地面对病魔。
据了解,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中山一院儿科二科持续结合广州公益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患儿的活动。目前,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的游戏治疗室、碧心公益的“病房中的音乐治疗”项目均陆续在新儿科二科安顿到位,将给了血液肿瘤患儿带去陪伴和关爱。
本次儿童病房美术馆活动,也得到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参与搬迁仪式的公益届人士表示,“病房艺术馆”将成为一剂“良药”,帮助孩子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重拾快乐。
“我们作为医护人员,除了为孩子们治疗,提高生存质量,还要具有同理心,主动感知患儿及家庭的痛苦与需求,通过持续的情感互动形成治疗疾病的同盟。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欣赏色彩斑斓的画作,让美的种子在病房生根发芽。”黄礼彬表示,有了艺术的病房,医护也将继续追求医疗和护理方面的艺术,这就是art of ward, art of care。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章智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