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25日,在番茄小说“十二日谈”暨“番茄全民阅读月”大同站活动期间,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三体》作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张菁,番茄小说科幻作者王自律等嘉宾,在大同古城围绕着“如果失去幻想,人类将会怎样”这一主题进行直播对谈,吸引近千万网友在直播间观看。
1997年前后,中国科幻文学开始快速发展,刘慈欣、陈楸帆等作者都是在那个时期步入科幻小说领域。1997年陈楸帆发表了其第一部作品《诱饵》,1999年刘慈欣的科幻短篇《鲸歌》发布。在直播间,对谈嘉宾们也回顾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阿来曾在《科幻世界》担任主编多年,他回忆称:“那时人们看到当下的很多可能,对未来有希望和信心,所以中国科幻从那个时候开始爆发,就好像跟整个国家一起找到了一个爆发点,我们都相信科学一定不仅决定我们当下的生活,更决定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除了对科幻文学现实意义的讨论之外,在应用层面,对谈的科幻作家们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电子阅读、科幻影视作品的普及,科幻正逐渐为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所接受。比如,刘慈欣的《三体》长期以来高居番茄小说电子出版物阅读排行第一名,有近1100万人阅读。
其中一位读者在书评中写道:“科幻虽然说一直是我们的想象,但近十年来我们都是将科幻的内容一点点变成现实,这一点表现出了人类的想象力与智慧。我们永远的思路来源于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就需要那些感觉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总有人为之付出行动。”
在直播间中,刘慈欣也回应了这位留下书评的读者:“其实按科幻小说家的习惯,我们更倾向于写那些很难实现的想法,因为大家都认为可能实现的想法在可读性上不是那么有震撼力。但往往正是这种作者都觉得很难实现的想法,最后有可能变成现实。”
据悉,目前番茄小说已举办三届番茄小说作家研修班,上线一系列作品扶持计划。此外,番茄小说还与《青年文学》杂志联合发起‘青舟计划’,未来3年将投入1亿元现金,增加优质作者的稿酬,扶持30部以上精品内容,并优先推荐影视改编、出版、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