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清远65岁的“帕友”秀姨(化名),为缓解症状,一味地加药,体重却越来越轻,仅剩73斤,还出现了异动症。医生提醒,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快速大量加药,不仅药物副作用大,且容易过早产生异动症。
一味加药症状加重
10年前,秀姨因右侧手臂乏力、疼痛,先后当肩周炎和关节磨损治疗,直到2019年才诊断为帕金森病。经过服药、理疗等治疗,症状稍有改善,可仅仅维持了一两年,手无力的情况再度出现。2021年,秀姨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对症治疗。“服药后,整个人轻松、舒服多了,感觉和正常人一样。”秀姨回忆道。
近一两年,秀姨的手脚逐渐不听使唤。“想走快一点都不行,炒菜更是没力气。”为了缓解症状,秀姨开始增加药量,“开始吃半粒,到后来一次吃一粒半。”起初有效,后来却适得其反。晚上睡不好觉,近半年体重从90斤减至73斤,“走一会儿路就觉得很累。”但秀姨一直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
最近一两个月,秀姨服药两三小时后,会莫名心慌,“心怦怦直跳,血压升高,浑身发热。”4月初,不堪折磨的秀姨再次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盲目加药易过早出现异动症
该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接诊患者时,发现患者的头颈及上肢、腿不自主地扭动。结合病史及病症表现,诊断患者为帕金森病剂峰异动症,同时还存在剂末现象。住院期间,通过精准治疗,成功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住院这段时间,我都重了4斤。”秀姨开心地说。
帕金森病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帕金森药物出现的运动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头、颈、肢体、躯干等部位出现不自主的异常晃动。早期表现为轻微肢体晃动,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症状加重,持续、剧烈的异动症,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的坐、躺、站,甚至有致残风险。
数据显示,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发病人数不断增多,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而且正趋于年轻化。
胡运新对此表示:“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部分患者误以为吃药越多效果越好,实际上,快速大量加药,不仅药物副作用大,且容易过早出现异动症。”
他指出,根据患者病程、临床表现与服药情况,异动症可以分为“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不同类型的异动症治疗办法不同。胡运新提醒,如果帕友存在服药后“身体乱动”的情况,切勿擅自增减药物,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 张小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