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30日,记者从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获悉,“第二届广东绿色金融创新推广案例分析竞赛”决赛于近日顺利举办。本届竞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省15所高校、超500名优秀学子踊跃参与,征集到研究生、本科生共129支参赛队伍的研究报告。经赛事主办方初步评审,遴选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各前10名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金融机构发力绿色金融业务,对复合型绿色人才需求巨大,人才培养成为绿色金融长远发展的根基。为推动广东绿色金融政产学研紧密合作,促进政企校深度融合,培养绿色金融专业人才,自2024年开始,“广东绿色金融创新推广案例分析竞赛”已连续举办两年。竞赛通过“真题真做”的形式,对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形成研究报告,实现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有效碰撞,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先河。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彭化非表示,本届案例分析竞赛活动,从规模到质量都有了新的提升,有助于更加全面展示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提升绿色金融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也有助于金融业界和高校师生更好地了解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形成更加系统的绿色金融知识体系。今后,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政产学研交流协作机制,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启迪思想的平台。
与首届赛事相比,本届竞赛参赛规模显著扩大,报名人数增加七成。同时,参赛学生的专业背景已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经济类相关专业,更扩展到外国语言与文化学、法学、信息管理、国际教育、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创业教育、公共管理、财经与新媒体、数字金融、健康与医学等多个跨界专业,充分展现了广东青年学子投身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饱满热情。
记者在现场发现,入围决赛的参赛队伍不仅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传统领域深耕创新,还积极探索碳账户、绿色供应链融资、ESG投资等前沿方向,从创新模式、产品设计、对策建议等方面,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研究分析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多支队伍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色金融+”战略及新能源发展等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就绿色金融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决赛的评审专家组由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专家组成,从分析报告的政策适配性、学术创新性、方案可行性及现场展示等多个维度对参赛队伍进行综合评选,最终决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的一、二、三等奖。
评审专家组作赛事点评时认为,本届参赛作品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体现了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创新意识突出,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独特思维视角。同时,专家们也建议,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案例的实证分析和风险管控研究,提升方案的落地实效。
此外,本次决赛相关案例的参与方,包括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案例主体也参与现场,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和探讨。有机构表示,案例分析竞赛不仅为金融行业与高校搭建起高效的对接渠道,更为行业提供了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池,输送更多具备扎实学术功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锐力量。
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既懂金融规律、又具备绿色产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多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的创新者。广州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共同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绿色金融人才高地。各高校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学科建设,与行业共建绿色金融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培养绿色金融复合型人才。同时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将竞赛中的创新思维延伸至职业发展,在绿色金融领域深耕细作,争做“双碳”目标的践行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