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4月30日上午,“芝兰谷香——天平楼师生艺术作品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本次展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广东南方印社主办,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承办,广东省南方画院、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传播艺委会协办。相关单位领导嘉宾,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美术界和书法界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盛宴。
开幕式上,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表示,他与周国城先生相识已久,对他放弃杭州优渥发展条件,投身广东文化建设深感敬佩。周先生来到广东后,全心投入广东美术事业,凭借卓越成就当选广州市美协主席,为广州美术发展倾注大量心血,是“南漂”艺术家的榜样。他的艺术作品个性鲜明,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特风格,此次学生作品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他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不追求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对艺术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表示,周国城先生是令人敬重的艺术同道。此次展览是弘扬传统、恪守正脉的典范。作为艺术家,周先生艺术风格正统、气格高雅;担任美协主席期间,为广州美术事业开拓新视野;在教学方面,为岭南美术传承提供新经验。他带来的江南文化底蕴与艺术风气,与岭南美术兼容并包、敢于创新的特点相契合,为广东美术发展提供新思路,此次展览也将成为推动广东美术发展的良好开端,期待引发更多关于美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王永表示,周国城先生作为浙派代表性画家来到岭南,为广东美术队伍注入新活力,促进多元融合。在担任广州美协主席的十年间,他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广州美术事业发展。在教学上,他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青年才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氛围。此次展览中,学生作品风格多样,却都遵循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这对广东美术发展极具启示意义,相信展览能为年轻作者带来思考与启发。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思东表示,周国城先生一直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追求,营造诗书画印兼修的良好学术氛围。天平楼的教学模式和艺术理念在岭南画坛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美术界的清流”,不仅填补了岭南美术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成为学院派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岭南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梁晓庄表示,周国城先生的书画作品线条蕴含金石韵味,厚重且富有诗意,将篆刻的激情与诗词的韵味巧妙融合。在印章艺术中,黑白对比与书法线条变化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周先生带领学生在创作与教学领域成果斐然,此次展览更是其艺术理念与教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期待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优秀作品。
开幕式上,周国城先生对各位领导嘉宾出席活动表示感谢。他表示,各位嘉宾的赞誉令他深感荣幸与感激。在广州的艺术历程中,他始终铭记提升修养对艺术家的重要性,在刘斯奋主席等前辈的指导下,秉持诗书画印兼修理念开展教学。他强调,融入当地是他在广州发展的关键,只有扎根这片土地,艺术创作才能生根发芽。
“芝兰谷香——天平楼师生艺术作品展”上,刘释之以特殊的方式,吟唱周国城先生的诗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集中展出周国城先生及其学生:孔繁乐、赵节初、喻冬友、杜加元、张建华、刘释之、叶忠文、钟瑞军、张文、冯清源、赖智豪、张伟、黄亮、邹俊豪、陈爱霞、石燕婷、许若文共十八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涵盖书法、绘画、篆刻等多个艺术门类,全面呈现了天平楼师生的艺术风貌。
周国城先生作为集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于一身的艺术家,以“天平楼”为斋号,致力于将“诗、书、画、印”融通于艺术实践之中。他强调中国画不仅是美术概念,更是文化概念,并在教学中注重书法修养对国画艺术的重要性。他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文学、诗词、历史、哲学等领域,以提升综合修养。
展览同期推出了《芝兰谷香——天平楼师生艺术作品集》和《天平楼诗集》。师生们的诗词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有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酬赠诗等等,用诗作来描摹日常和表情达意,所见所感抒于笔端。周国城先生的诗作多取材于身边物事,或品茗赏画,或花草题咏,或创作体悟,以微言通事,自然质朴。天平楼师生的诗风各具特色,有的通俗浅切效仿白居易,有的感伤忧时追寻杜甫风骨,有的清新雅致推崇孟浩然诗心,形成了一组旋律丰富多元的艺术乐章。
周国城先生现场向市文联捐赠中国画作品《舞春风》,并期待未来继续为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芝兰谷香——天平楼师生艺术作品展”座谈会,美术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天平楼师生模式”展开深入讨论。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