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1日凌晨4点,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而湾区最快地铁线路——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的司机黄智勇,已经早早来到派班室,为新一天的工作做准备。
经过严格的体温、酒精检测以及精神状态检查等一系列流程后,黄智勇仔细了解当日运营的注意事项并签字确认,随后领取行车用品,正式开启了他新一天的驾驶之旅。作为当天的第一趟轧道车司机,黄智勇细心地绕车一周,认真检查司机室设备、列车走行部等每一个细节,逐一检查列车灯、屏、表,以及客室照明、车门、监控系统和车载台等设备,确保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良好。黄智勇在列车投入正线运营服务后,稳稳地启动列车进行轧道运行,为当日的安全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10年如一日,黄智勇在地铁驾驶岗位上默默奉献,安全行驶里程近20万公里,保持着“零违章、零投诉、零晚点”的优秀记录。“18号线从万顷沙到冼村跑来回一圈,运营里程116.6公里,驾车用时约90分钟;一个班下来,开关门监护乘客上下80余次,手指确认各种信号、道岔、车门、指示灯、显示屏1000余次……”这些数字,他早已烂熟于心。
在以往的一次值乘任务中,黄智勇通过监控屏敏锐捕捉到异常:一名乘客在车厢内突然反复拍打车门并试图强行下车。列车抵达车站时,车门突发故障,面对非正常状况,黄智勇立即按照应急处置程序——他先按压广播控制键,以沉稳清晰的语音播报安抚全车乘客,并立即向行车调度汇报故障信息与现场情况。凭借着扎实的业务技能,他仅用时58秒完成信息上报与应急响应,2分47秒完成现场车门故障处理,列车在既定时刻表内正点发车,整个处置过程行云流水,既避免了乘客恐慌,又确保了线路运营秩序。
每天重复上千次的标准化动作看似枯燥,却以每一次精准确认构筑起列车安全的防线。在五一劳动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身着制服的地铁司机依然坚守驾驶室——他们目视前方的手指确认与信号应答,是列车与站台间永不间断的安全密语;他们沉稳处置突发状况的身影,是城市轨道上最可靠的守护坐标。正是这些在平凡岗位中铸就非凡的劳动者,用数万次标准化动作的累积、用分秒必争的应急处置、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责任担当,为川流不息的广州地铁网络注入温度与力量,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通讯员 唐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