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张晓菡报道 涉嫌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A股上市公司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近日收到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行政处罚文书。记者注意到,在相关企业实施垄断协议期间,该原料药价格一年暴涨260%,注射液产品价格亦大幅上升。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追溯垄断协议的实际影响范围,明确企业高管责任,以增强对行业的震慑作用。
三家企业被罚3.25亿元
根据处罚决定,仙琚制药、津药药业、联环药业被认定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经营者以垄断协议形式变更、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排除限制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销售领域的竞争,违反了反垄断法相关规定。
据此,仙琚制药合计被罚没1.95亿元,董事长张宇松亦被罚60万元;津药药业因配合调查,结合宽大情形,减免罚款额80%,实际罚没6919.24万元;联环药业结合宽大情形,减免罚款额30%,合计罚没6103.82万元。
仙琚制药、津药药业和联环药业分别表示,罚没款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的49.17%、51.85%和72.53%。三家公司均称已积极整改,联环药业表示,已提交行政处罚听证申请,最终罚没金额尚存不确定性。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对新快报记者指出,上述公司中,津药药业属于“累犯”,其与下属企业此前已三次违反反垄断法。而仙琚制药董事长被罚,是反垄断法生效以来,首个董事长承担个人责任的垄断协议案件,其他两家公司高管是否被追责尚未明确。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相关责任人应为其行为承担法律后果。“特别是当高管通过参与垄断协议获取不当利益时,应追究其个人责任,倒逼高管履行合规义务,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地塞米松磷酸钠可制成水溶性制剂,适用于肌肉、静脉、鞘内注射,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风湿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原料药抬价后注射液价格亦上涨
仙琚制药在公告中指出,处罚针对的是公司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业务行为。记者发现,该时间段内,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波动较大。西南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报价为4.5万元/千克,同比暴涨260%。
相关时间段内,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销售价格亦上涨。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一则典型案例显示,2023年1月,国药控股黔东南州医药有限公司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销售价格调整至9.8元/支,销售价格涨幅高达1455.56%,因此被罚70万元。
随着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被纳入第九批集采,集采后药品每支单价最低降至0.23元,倒逼行业整体降价。以仙琚制药为例,2023年3月,其辽宁省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流水号247278)挂网价为21.84元,到了2024年8月,调整为1.87元,下降幅度达到91%。
刘旭指出,仙琚制药及津药药业均为原料药及注射液生产企业,但目前尚无法确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协议是否为注射液价格异常上涨的唯一原因,尤其是各地价格涨幅差异较大。刘旭呼吁反垄断执法机构深入调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价格上涨问题,而不是仅对少数经销商以价格法进行处罚。如果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市场存在价格垄断协议,其违法所得和对医保基金及患者带来的损失,可能远大于原料药违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