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发现自己手机右上角的标识由“5G”变成了“5G-A”。多个A代表什么?又会带来哪些改变?
5G-A,即5G-Advanced,也被称为5.5G网络,是传统5G的升级版。专家介绍,移动通信技术一般代际生命周期为10年。由于代与代之间技术差距太大,在这10年的中间时间点,往往会出现技术过渡中的分水岭,比如2.5G、3.5G和4.5G。
5G-A有什么不一样?
专家解释说,与5G网络相比5G-A其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等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更快的速度——相较于5G,5G-A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快”,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从5G初期的千兆提升到万兆,上行的峰值速率也从百兆提升到千兆。以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下载完成的几个G的视频,现在仅需几秒即可完成。
更低的延迟——毫秒级低时延,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尤其适用于实时通信和低时延场景需求,比如在线游戏和视频会议,告别卡顿烦恼;高精度毫秒级时延让远程手术、工业自动化更可靠。
更大的连接规模——支持更多设备同时接入,无论是拥挤的商场还是设备密集的智慧家居场景,5G-A都能保持稳定连接,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不止通信,5G-A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天地一体、通感一体、智能上行”三大方向,是5G-A的新增能力,一些依托于5G-A的前沿新应用,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引入“通感一体”等新技能,可助力实现“万物智联”。所谓“通感一体”,就是和雷达一样,对环境实时感知、捕捉,实现“通信+感知”。“通感一体”运用在汽车上,可为汽车提供更大的感知范围,对车流量实时感知,更便捷地对车辆进行调度;应用在智能家居设备上,可智能识别家庭成员的活动,自动调整家居环境。“通感一体”还可以实现降雨量、污染气体、空气质量等环境监测,助力城市公共管理等。
总之,5G-A正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升级为生产力引擎,能更好地匹配人工智能、万物智联、高端制造、低空经济等场景,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个人如何才能用上5G-A?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人在使用5G-A网络了。大家想体验5G-A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5G-A网络需要当地基站支持才能使用,不仅要有5G-A信号覆盖,同时也需要手机终端支持5G-A网络。”运营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型,都可以体验5G-A的网络。在享受更快速网络的同时,不会额外收费。
目前,中国移动公布了支持5G-A网络的100个试点城市,今年覆盖范围将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预计可支撑5000万用户。中国电信也开启了5G-A体验活动:上海、北京、广东等用户可免费使用。
广东正加速部署5G-A网络
广东各地加速5G-A的部署和应用,探索多元化的应用新场景,大力推动5G-A从技术到应用的转化。无人驾驶汽车可精准感知周围车辆、行人位置等信息;低空物流中,无人机位置、速度和轨迹识别越来越精准;演唱会现场,画面实时清晰,台上台下互动零时差……随着商用进程的推进,5G-A正加速融入人们的生活。
例如,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中,5G-A以创新赋能科技全运,全程值守巡检护航,并助力深港两地打通粤港赛事衔接机制,利用深港两地物联网卡、“和对讲”等信息化应用,确保运动员实现口岸无感智慧通关。
在广州南沙,完成了明珠湾立体交通系统5G-A低空通感试验网络部署。比如,在地面车辆管理方面,通过5G-A通感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可精准感知周围车辆、行人位置、轨迹速度等信息,并通过路侧单元精准传送到车联网终端,提高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5G-A还通过引入通感一体等新技术,实现了通信与感知的融合,能够为低空经济注入新动能。例如,广东清远的乐天游营地与运营商合作,启动国内首个低空文旅场景通感一体组网测试,开通5G-A通感一体基站。依托运营商打造的低空飞行数字化应用服务系统,可实时获取热气球等感知目标的飞行位置、速度与轨迹,助力高效规划特色游览路线。同时,能够全天候对覆盖区域进行感知监测,形成空域电子围栏,增强低空黑飞入侵监管,保障游客安全。
来源:央视新闻、南方+、大湾区之声、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