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广州专家到家门口,重大手术实现零的突破;加强传帮教,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加大筛查力度、设减重门诊,防“重病”“未病”……近年来,在广州市驻贵州黔南州惠水县工作小组(下称“惠水小组”)、长顺县工作小组(下称“长顺小组”)、三都水族自治县工作小组(下称“三都小组”)、贵定县工作小组(下称“贵定小组”);广州市驻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工作小组(下称“西秀小组”)、平坝区工作小组(下称“驻平坝小组”)的大力推动下,粤黔两地同心携手开展东西部医疗协作,不断开创帮扶佳绩,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帮扶佳话。
●技术破冰
专家赋能,“大病不出县”成现实
外科手术技术是评价一家医院、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金标准”,来自广州的援黔专家凭借过硬的本领,为当地攻击医疗难题作出了典范,大幅提升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口碑,让“大病不出县”变成了现实。
日前,54岁的卢大叔呕血5小时后出现失血性休克,被紧急送进黔南长顺县人民医院的普外科,经诊断为胃空肠吻合口处出现溃疡,持续性出血。来自广州市开发区医院的援黔专家、挂职副院长邱克茂带领团队紧急实施了手术,与生命赛跑,使患者24小时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术后3天转回普通病房。
不久前,在贵定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一产妇分娩后突发难治性产后出血,因为短时间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病情凶险。在该院副院长、广州市海珠区援黔帮扶专家邱佳琳主导下,产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全力抢救,最终成功手术,患者4天后就转回妇产科普通病房。
黔南三都的优妹因患有肿瘤,从十几岁开始双侧腹股沟至髂部疼痛,且反复发作,久坐、久站、搬重物或劳累后疼痛加重。当地医院建议手术,但手术存在较大风险。驻黔南工作组了解到情况后,到援黔医疗专家肖青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开通绿色通道,联系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为其做手术,最终成功为其切除肿瘤,并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后遗症。
●长效“造血”
用心传帮带,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近年来,广州精选的一批援黔医疗专家,不但在当地不断实现医疗技术零的突破,而且用心用情传帮带,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病快,救治的关键是在黄金时间里进行专业抢救。以往,黔南惠水县的群众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要送到五六十公里外的贵阳市抢救,一个小时的车程增加了风险。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援黔专家、惠水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林海真副主任医师去年4月到了惠水县人民医院后,很快就协助医院创建了介入中心,开展了惠水县人民医院首例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手术,并着手组建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心血管团队。如今群众遇到类似的疾病,在家门口就能快速地处理。
去年10月进驻的邱克茂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协助长顺县人民医院实现了腔镜甲状腺手术、输液港植入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多项手术零的突破。在帮扶中,他着重提升本地医生的动手能力,“现在诸如腹腔镜结肠癌等手术,他们基本上都能自己做了。”他告诉新快报记者。
肩袖撕裂损伤,一旦发生,多数都难以自行愈合,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去年11月1日,安顺市平坝区中医院骨科在广州市正骨医院、现挂职该院副院长张智勉的指导下,成功实施了首例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肩关节镜手术是技术难度较大、发展迅速的微创术式,具有切口小、感染率低等优势。张智勉告诉新快报记者,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已成功在医院应用于14例患者。在张智勉短短几个月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带教学生王兴飞技术突飞猛进,已能独立开展肩关节镜相关手术,成为不可多得的骨科人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专家聂万锋去年7月来到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挂职任副院长,在神经内科诊疗方面进行了规范培训,同时在技术上规范了神经介入和癫痫病的治疗。聚焦“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两大核心,他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脑血管介入手术等先进技术,大大提升了脑血管和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
新快报记者从驻三都小组了解到,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州黄埔先后选派60余名优秀医疗专家人才到三都挂职帮扶,选派54名当地专业技术骨干到黄埔的医院进修学习,引进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等4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多项手术“空白点”,使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医防结合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守护群众健康
一些隐藏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守护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防止大病致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非常重要。5月9日,贵定小组联合贵定县计划生育协会、卫生健康局、教育局等部门召开贵定县青少年儿童生殖健康疾病筛查项目启动会。贵定小组告诉记者,该项目将投入东西部协作经费支持,由广州市海珠区援黔医生参与,将在全县45所中小学覆盖开展。
这不是贵定第一次开展类似筛查,去年,贵定小组就联合贵定县卫生健康局、教育局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筛查,及时发现部分学生脊柱问题,守护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今年3月13日,在惠水小组的支持下,惠水县中医医院整合经典经方与现代诊疗技术,推出示范性专科门诊——中医抗衰减重门诊,成为县域内首个将抗衰老医学与代谢性疾病中医干预相结合的特色诊疗单元。惠水小组表示,此次中医抗衰减重门诊的开设,是两地携手共促中医药发展的又一成果,目的是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根据“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山海相连共筑健康梦,粤黔同心绘就新图景。粤黔两地正以医疗协作“小切口”,将东部优质医疗资源转化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乡村振兴的根基更牢、人民群众的幸福更可持续。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