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正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记者注意到,甘肃已有多地形成自己的方案。
据兰州新闻网消息,近年来,永登县全县200个行政村先后成立红白理事会,各村取消大操大办的各类宴请,倡导抵制高额彩礼,提倡红白喜事从简。在民乐乡漫水村村头,记者看到一块“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的牌匾,里边详细制定了红白理事统一操办标准:倡导彩礼不超过6万元;婚礼禁止大操大办,婚车不超过4辆;婚宴不得超过10桌,礼金不超过百元等请客送礼活动。
《天水日报》报道提到,朱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安云杰介绍:“我们明确彩礼不超过8万元,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低彩礼家庭办婚礼时,由村支书主持仪式,既送祝福,也让新风家庭有面子。”数据显示,当地彩礼均降5万元,80%家庭选择简办婚礼,群众满意度超95%。
另据《定西日报》5月12日消息,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青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贵牵头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上限压至5万元、酒席每桌不超过480元,并成立红白理事会。
记者还注意到,定西市漳县各乡镇实践所(站)每月定期组织适婚女青年父母及媒人参与座谈会,深入剖析高额彩礼的危害。这类“准丈母娘座谈会”设置“高额彩礼为哪般”主题讨论环节,鼓励参与者敞开心扉,村干部、优秀志愿者、德高望重的长辈现场答疑,帮助化解“怕丢面子”“攀比心理”等顾虑。同时,结合“低彩礼”“零彩礼”的幸福案例,引导准丈母娘们转变婚嫁观念。
据当地媒体统计,目前,全县累计举办“准丈母娘座谈会”36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发放宣传折页2万余份。
今年年初,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全面论述了农业农村今年的深化改革任务,其中在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中,“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这一举措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表述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
实际上,这不是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治理高额彩礼”。记者梳理发现,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点名“高价彩礼”。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治理要求。
央广网记者梳理时关注到,2021年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提出治理“高价彩礼”,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求“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2025年再次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实习生 李秉轩)
配稿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