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绚丽色彩。他,就是连南瑶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南岗村党总支部书记唐春明。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他用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带领南岗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勇挑重担,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唐春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引领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积极盘活乡村资源,推动多元产业发展。
在南岗瑶家大院项目建设中,面对资金短缺这一“拦路虎”,唐春明积极奔走,一方面组织村内自筹资金160多万元,另一方面主动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成功盘活老镇政府60余间闲置空房。曾经沉睡的闲置资源,如今已变身为全县村级最大的民宿,二期建成后,每日可接待100多人的吃、住和培训,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约20万元,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连南“云上田园”项目千年瑶寨片区梯田建设现场,总能看到唐春明忙碌的身影。他亲自带领群众新建机耕路710米,加固田基416米,修建护栏520米,复耕复种撂荒土地202亩用于丝苗米种植。创新推出的认种认购模式,以2700元/亩的价格完成销售,实现产值54万多元,带动25名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为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唐春明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车间——吨袋厂落地南岗村。在他的努力下,吨袋厂为村民提供了30余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年产值达800万元左右,还带动全镇十个行政村增加集体收入17万元,成为全县运行最快、体量最大、产值最高的乡村振兴车间。
此外,唐春明还积极推动多元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艺术小院,展示瑶族长鼓、扎染等非遗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瑶族文化,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打造连南县魔芋示范种植基地,预计亩产可达5200斤,总收入约31万元;大力扶持村民创办小作坊、小企业,组织130多家经营业主办证经营,创办全镇首个村办企业——鹰翔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领村民复耕两百多亩山地,开发林下种植蜜本南瓜500多亩,预计增加村民收入110多万元;打造12亩的果蔬园,采取村委+村企+农户模式,预计年产值50万元以上;计划开发瑶药种植,试种苦木、佩兰、黄柏等中草药,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治理,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唐春明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推行“党建+积分制”,在全镇率先成立“积分超市”,引导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治理、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采用“政府建+村委管”模式,对村庄主街进行升级改造,镇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主街、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有效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携手广州市人社局、广州市社会组织,通过“社会捐+个人管”的方式,建设村级生态林,累计植树3097棵,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养护,为村民打造了更加宜居的绿色家园。
心系群众,践行人大代表初心使命
作为人大代表,唐春明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倾听心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是事关发展的大事,唐春明总是第一时间回应,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其中,唐春明用耐心和热心,积极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去年冬天干旱少雨,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而村里有丧事时会燃放大量鞭炮,存在极大火灾隐患。唐春明多次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用真诚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认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燃放大量鞭炮的旧习俗逐渐被摒弃,文明新风在南岗村落地生根。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唐春明用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南岗村群众心中的“领头雁”,让南岗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绚丽篇章。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陆景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