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扫码申请即可精准匹配实习岗位、企业精准发布技术攻关需求、实践时长自动转学分......5月22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数字化创新成果——“五方桥”智能互动系统正式发布,从化区人社局、工商联及广佛(佛冈)产业园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等200余位代表共同见证平台上线。同日举行的“百万英才汇南粤”供需见面会,吸引120家企业携近4000个岗位进校,众多学生前往求职,助推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
五方联动,破解校企“信息孤岛”难题
据介绍,此次上线的“五方桥”平台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广州精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聚焦校企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高校、教师、学生、企业、企业人员等五方联动,以信息数字化、智能匹配引擎破解校企“信息孤岛”难题,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实践样本。
“平台将职业教育从‘物理结合’推向‘化学反应’。”该校副校长张德宜在致辞中介绍,“五方桥”平台整合了技术成果转化、课程实践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等核心功能,目前已促成与软通动力合作项目,比亚迪、德赛等企业通过平台推送实习实践岗位,实现校企需求从“单向发布”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五方桥是希望能够将校企等主体的供需需求,很好地连接起来,打通信息通道,服务于文化,促进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张德宜说。
据了解,该平台设置了智能标签匹配系统,学生勾选“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兴趣标签,即可接收相关企业的定向实习推送。研发公司相关负责人符裕表示,平台特有的智能防过载算法和轻量化交互设计,使校企合作“像微信对话般便捷”,实现需求发布、接单响应、过程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
“过去实习实践像开‘盲盒’,现在像点外卖。”参与平台测试的江诗晴同学分享了使用体验,认为个性化的订阅让实习机会实现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匹配”的转变。而平台特有的“实践时长自动转化”功能,还可帮助自己将参与企业实践时长自动兑换成学分,非常实用。
发布会现场,从化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爱文透露,平台创新性整合政企服务资源,未来计划接入就业指导、技能认证等公共服务模块。企业代表钟佳华分享了平台应用案例,点赞平台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扫码签到-实践追踪”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据主创团队介绍,平台二期建设将重点开发产业链协同创新功能,推动跨院校、跨行业的资源共享。未来,平台计划拓展至全国,推动跨区域校企资源互通,联合更多高校与企业共建“企企联盟”“校校联盟”,推动形成全省高校校企合作“一张网”,全国产教融合“一盘棋”,全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工程。
精准对接,行业龙头助推“订单式”人才培养
当天同步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供需见面会,聚焦“厂中校”订单培养。广东美的制冷、德赛西威汽车电子等120家企业齐聚现场,提供CAD绘图员、光伏储能工程师、新能源技术质检员等近4000个岗位,覆盖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供需见面会通过“五方桥”智能匹配系统,实现企业需求与毕业生技能画像精准对接。“我们是建筑公司,这次主要有行政管理类等岗位,有相关专业学生推荐,对接会精准很多。”粤北集团招聘负责人黄女士告诉记者。一早已投了5份简历的大二学生张同学则表示,自己学的是智能控制机电类专业,此次招聘的企业有不少对口岗位,“岗位要求跟我们专业学习内容比较接近,薪酬也在我的预期内,总体比较满意。”
记者了解到,此次专场除设置线下招聘外,学校还专门开设简历诊断服务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区、职场赋能区等特色服务区。其中,简历诊断服务区大排长龙,大批学生有简历诊断、优化的需求,也有学生希望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校将坚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利用‘五方桥’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变坐等招聘为主动送才,以早谋划、深挖岗、精匹配等各项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王艳君 杨多特
图片: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