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14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联动主办的2025数字治理暑期班“鲜笋营”专题调研暨“问数湾区”系列对话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举行。广州白云智慧城管受邀作为数字治理典型案例,向国内外知名学者和5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主题分享。
据介绍,“鲜笋营”始于2019年,是国内首个以“数字治理”为主题,集结中外知名学者担任导师、面向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营。2025数字治理暑期班“鲜笋营”是第三次举办,由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相关机构承办。美国克拉克大学管理学院代院长、教授张晶,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郑跃平,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红波,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38所高校50余名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
当天,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围绕“智慧城管建设的广州白云思考与实践”进行主题分享。“白云区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400万,面临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负荷大、管理场景复杂等挑战,城市治理难度罕见,亟待数字化转型……”郑柏生详细介绍了白云区情和“白云智慧城管”总体概况、建设思路、应用成效等情况,指出白云城管立足区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牵引、以数据为依托、以场景为驱动,打造白云智慧城管系统,形成“1+4+N”治理模式,一网统管15万余个城市部件、2.9万余个城管物资、1万余名城管人员、流转超700万个城管工单,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困扰行业的普遍性难题,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和城市精“绣”“智”理。
“智慧城管是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和服务典范的变迁。将日常业务转变为字节和工单,是城市智慧治理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郑柏生结合工作实践,分享了自己对智慧城管的理解,并坦言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政府侧无法将业务工作有效转化为科技语言,寄希望于科技公司提供解决方案,企业侧不懂政府业务逻辑,无法将系统建设和业务工作进行有效融合。数字鸿沟难以弥合,政府侧亟待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挖掘业务需求,从应用场景出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活动中,广州数据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游雅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数据要素领域发展及公共资源交易实践”。与会学者和同学们现场观看白云智慧城管系统的实时演示调度,了解数据要素领域政策发展和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成果。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提供了解数字政府治理和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优秀实践的良好平台,对未来开展政策理论研究、数字政府治理、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推动学术研究到“田野”中去作出了有益探索,收获颇丰。希望后续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政府、走进企业。
据悉,今年6月27日,广州白云智慧城管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荣获“2025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此前,白云智慧城管于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信息协会“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荣获“2024年度数字中国城市人气方案”和2024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二等奖。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易鹏、徐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