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地处粤北山区,却蕴藏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立足于此,大崀镇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县委“1+123”工作部署,围绕“五大行动”精准发力,全力构建具有大崀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迈向“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近日,大崀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印发《大崀镇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2025年任务清单》,明确五大方面、126项攻坚举措,苦干实干、全力冲刺,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产业振兴强根基 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
产业最为关键。大崀镇聚焦特色产业与新业态,2025年将重点发力三大方向。在镇域产业上,力争全年阳山鸡出栏量达到60万只以上,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4.5万头以上。实施“数字田园”工程,建设1个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2个以上特色主导优势产业;深化与中国能源西南院合作,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支持“水之尚”饮用山泉水厂增资扩产。同时,落实“四上”企业培育机制,支持青石岩风电发展。各村分别引入1-2个产业项目,逐步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年内行政村新增落地产业项目10个以上。
现代农业方面,全力推进阳山西洋菜全产业链建设,完善松林800亩示范基地与田头智慧小站,研发系列衍生产品,申报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推广“菜小西”AI智能推广大使。此外,计划建设1个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助力农产品增产增效。
农文旅融合领域,依托“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市级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推动“果然居・松林小院”乡村民宿建成,举办环茶坑水库骑行活动,吸引大湾区游客。
城镇建设提品质 风貌提升焕新颜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大崀镇以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为抓手,大力打造“山水桃源·康养胜地”特色形象,为大崀群众营造美丽家园,为镇圩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建好“四好农村路”,实现三级公路“镇镇通”、行政村“村村通”双车道。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完成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大崀段)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公共服务保障同步升级,加强乡镇“三所学校”建设,推动新卫生院年内建成投用;实施“粤菜师傅”等多项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成松林养老活动中心,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同时,持续强化基层治理,推广村级议事协商“12345”工作法,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深化,新增植树2.17万株,各村创建1个以上绿美生态示范点,巩固提升典型村建设成效,培育新的典型村茶坑村,打造“美丽乡村走廊”。值得一提的是,大崀镇以道路沿线为重点,4月前完成许广高速示范带大崀段风貌提升,5月前完成县道383线等沿线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争取年内实现重点区域风貌连线成片升级。
改革创新破难题 社会动员聚合力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大崀镇集成式改革纵深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乡村运营、乡村治理等探索创新成效明显,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发展内生动力。
大崀镇将2025年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年”,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整治村集体经济合同,建设强村公司,深化社村合作,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不断丰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带动村集体增收。
为深化要素保障改革,大崀镇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加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保障;建设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到镇村落地转化;完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培育乡村运营等专业人才,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和科技保障。
为凝聚合力共促“百千万工程”,大崀镇大力实施社会力量动员行动。发挥黄埔区组团帮扶优势,深化产业、消费、就业帮扶,推进“双百行动”; 深化“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镇域建设,推动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
同时,做实工会消费帮扶,吸引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扶持妇女创业,发挥退役军人、“五老”作用,引导民主党派、侨胞等,团结最广泛的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如今的大崀镇,正以“五大行动”为路径,向着“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全力迈进。随着各项任务举措的稳步推进,一幅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