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对照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要求,坚持上下联动,合力固化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积极强化信用协同修复、深化信用修复帮扶、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创新信用修复模式、探索智慧信用修复,走好信用修复“最后一公里”,做实监管服务“后半篇文章”,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宽松、更温暖的监管环境。2025年1-5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累计为560.4万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通过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融资1.67亿元,释放注册资本30.88亿元。
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聚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实践,突出彰显了信用修复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威力和作用。“基层改革创新举措”聚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实践和经营主体关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信用赋能增效作用,健全经营主体信誉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向导,推动培育高标准市场监管体系,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基层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幼儿园获批贷款
深圳市光明区某幼儿园2025年1月因园服抽检不合格受到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导致其4月初申请贷款失败。园方拨打12345寻求帮助。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在接收相关咨询工单后,开展接访工作,倾听园方诉求,指导其网上办理并于4月27日完成信用修复,助力其4月28日获批150万元贷款,后续约3000万元的战略融资也进一步提上日程。
案例二: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完成股权转让登记
汕头某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公示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四川省乐山市登记注册的公司因合并重组需申请法定代表人股权登记变更被拒。该公司随即向汕头市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汕头市局“三管齐下”响应企业诉求:一是核对该公司档案、信用记录及目前在汕经营状况,引导其依法办理注销手续;二是查询广东省市场准入信息系统,确定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已不在失信受限名单内,在系统中模拟当事人申请注册登记,确认其当前申请资格合法;三是联系乐山市市场监管局,经沟通,乐山市局认同汕头市局的意见,同意为企业办理登记业务,为企业后续业务开展扫清障碍。
案例三: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检验有限公司银行账户解冻并完成员工遣散费用结算和薪酬支付
佛山市某检验有限公司因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于2023年11月受到罚款并吊销《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的“较重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该公司于2023年12月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列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受吊销资质和“列严”的叠加影响,其经营活动受到根本性制约,银行账户被冻结,员工遣散费用和薪酬结算工作陷入停滞。该公司在“列严”满一年后向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经审核:该公司确已停止违法业务,且在“列严”后的一年观察期内未出现新的违法失信情形,其申请符合《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中关于信用修复的条件规定,顺德区局于2025年1月依法将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该公司银行账户得以解冻,利用自有资金,完成了员工遣散费用结算和薪酬支付,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四:韶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皮具有限公司车辆完成年审并恢复在粤港两地的通行
韶关某皮具有限公司因搬迁后未及时变更公司住所,被市场监管部门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在粤港两地从事客运货运的车辆年审时被驳回,影响企业后续经营。该公司随即向韶关市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韶关市局辅导其完成“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申请,并于当天将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助力其完成粤港两地客运货运车辆的年审。
案例五:梅州市梅江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贸易有限公司迁往中山市
梅州市某贸易有限公司因搬迁后未及时变更公司住所,被市场监管部门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后续外迁受阻。该公司随即向梅州市梅江区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已向该公司发出《准予迁入调档函》,为不让企业来回跑,梅江区局指导该公司填写《信用修复申请书》、签订《守信承诺书》,并按流程对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事宜进行修复,该公司在当天完成了信用修复。其法定代表人握着梅江区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我还以为手续会很繁琐,时间会很长,没想到你们效率那么高,马上就为企业纾困解难,真是感谢你们工作细心、真心为企业服务!”
案例六: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黄江分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验证并恢复网店经营
东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于2024年底搬迁至新址,但未及时变更公司住所。2025年1月,该公司被市场监管部门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自建的淘宝网店交易受限。该公司于3月赴当地政务部门申请变更营业执照住所地址,4月7日向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黄江分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黄江分局依程序受理了申请。4月8日,该公司信用修复申请审核通过,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其在淘宝网的网店继续经营。
案例七: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传媒有限公司资金回流
江门市某传媒有限公司因搬迁后未及时变更公司住所,被市场监管部门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银行账户被冻结,一笔大额项目资金无法汇入。该公司随即向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江海区局指导其递交变更经营地址资料,同时辅导其提交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申请。该公司2025年1月13日完成经营地址变更,江海区局经核实后,于1月14日助力该公司完成信用修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该公司银行账户得以解冻,继续开展经营。
案例八:吴川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商贸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验证并提高客户转化率
湛江市某商贸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公示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店铺申请升级被拒。该公司随即向吴川市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吴川市局督促其补报年报并公示,指导其提交信用修复申请。三天后,该公司完成信用修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通过电商平台资质验证,新客户转化率提升15%。
案例九:茂名市市场监管局滨海新区分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重获招投标资格并中标
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因存在未依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生产的违法行为,于2024年8月受到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导致其参与项目招标、年度3A信用评定、开具银行投标保函等均受影响。2025年2月下旬,该公司向茂名市市场监管局滨海新区分局申请信用修复。滨海新区分局指导其备齐申请材料并通过网上办理信用修复申请。根据《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当天帮助其完成信用修复,该公司如期参加招标。自修复信用以来,该公司共中标工程项目10个,金额近20亿元。
案例十:清远市清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窗饰制品有限公司申请“小升规”奖补资金
清远市某窗饰制品有限公司因存在“将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的行为,于2025年2月受到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导致其申报“小升规”奖补资金被拒。该公司随即向清远市清新区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清新区局通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协助该公司梳理信用修复材料清单,经核查后,当场出具《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同步指导其完成网上信用修复的申报,助力其在截止时间前提交“小升规”奖补资金申请材料。
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举措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行重点行业“信用+白名单”管理,打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机制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行重点行业“信用+白名单”管理,打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机制。截至2025年5月底,已认定10988户信用优良“白名单”企业,覆盖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21个产业。
举措二: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建立“信用+普惠金融”模式,以“穗信贷”为企业送上解难纾困“及时雨”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建立“信用+普惠金融”模式,以“穗信贷”为企业送上解难纾困“及时雨”。“穗信贷”产品2025年2月发布,年度授信总额达300亿元,截至2025年5月底,已发放4618万元贷款额度。
举措三: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信用治理体系和湾区信用多维赋能机制,以开展信用评价和信用标注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韧信用动能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全链条数据归集、立体化评价模型、多维度场景应用”的信用治理体系和“区域协同互认、跨境数据融通、国际标准接轨”的湾区信用多维赋能机制,以开展信用评价和信用标注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韧信用动能。
举措四: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落实“星火贷”有关部署,以“个体深信贷”探索普惠融资改革新路径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落实“星火贷”有关部署,以“个体深信贷”探索普惠融资改革新路径。截至2025年6月初,“个体深信贷”已稳定运行近两年(坏账率为0),累计授信16.83亿元、放款13.56亿元,提款8574笔,平均15.8万元/笔。
举措五: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精准配置监管资源护航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精准配置监管资源护航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一企一档”信用档案,实现全市在产食品生产企业100%信用承诺,通过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实现监管效率提升48%。
举措六: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信用共建赋能消费提振,助力大湾区放心消费环境共融
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信用共建赋能消费提振,以落实《珠澳诚信消费领域合作发展协议》、共建珠港澳诚信店为切入点,加强与香港、澳门的消费领域信用合作,助力大湾区放心消费环境共融。
举措七: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信用沙盒”监管,探索新业态监管新模式
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信用沙盒”监管,采取信任监管、宽松监管、平台监测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发挥平台管理、行业自律作用,在可控范围之内守住安全底线并实施容错纠错机制,探索新业态监管新模式。
举措八:佛山市市场监管局深化市场监管领域“信用监管+融合监管”改革,打造“无事不扰”新型监管体系
佛山市市场监管局深化市场监管领域“信用监管+融合监管”改革,打造“无事不扰”新型监管体系。高风险经营主体问题发现率由17.6%升至86%,对守法经营主体检查减少83%;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压减84.5%,监管资源配置效率提高40%;检查平均耗时压缩63%。
举措九:佛山市三水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1234”服务体系,创新打造“信用修复我撑你”服务品牌,推动信用修复“高效办成、全程无忧”
佛山市三水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1234”服务体系,通过一册指引精准导航(出台《信用信息修复全领域全流程工作指引》)、两项举措高效服务(推行信用修复“容缺”服务、畅通信用修复“双通道”)、三次告知主动作为(首次告知“双书同达”、二次告知“打铃提醒”、三次告知“专题辅导”)、四维支撑立体护航(强化监管执法支撑、优化容错纠错机制支撑、优化服务网络支撑、深化宣传引导支撑),创新打造“信用修复我撑你”服务品牌,推动信用修复“高效办成、全程无忧”。
举措十: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寮步分局创新实践服务型监管模式,打通信用修复助企纾困的“最后一厘米”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寮步分局创新实践服务型监管模式,变“限期办理”为“极速响应”,变“质疑问责”为“纾困帮扶”,变“常规监管”为“救急通道”,打通信用修复助企纾困的“最后一厘米”。
举措十一: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局内综合监管,提升“综合查一次”改革质效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局内综合监管,提升“综合查一次”改革质效。检查人员数量比原独自行使检查权平均减少30%,涉企行政检查数同比下降56%,减少重复检查率60%,企业满意度97%。
举措十二:恩平市市场监管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构建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改革体系,经营主体获得感大幅提升
恩平市市场监管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构建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改革体系,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经营主体迎检次数减少80%,企业满意度97%。
举措十三:阳江市市场监管局江城分局创新打造“信用管家”服务机制,筑牢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信用基石
阳江市市场监管局江城分局创新打造“多维风险筛查+主体信用画像+信用管家服务”机制,消除经营主体潜在信用风险,筑牢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信用基石。
举措十四:茂名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信用手段赋能,创新打造“信”字号公用品牌,推动产业链升级
茂名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信用手段赋能,创新打造以“两标一码一证一单”(“信”字号公用品牌商标和企业品牌商标、农产品品控溯源二维码或食品品控溯源二维码、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或食品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单)为特征、具有茂名属性、代表诚信品质的“信”字号公用品牌,推动产业链升级。截至2025年5月底,“信”字号公用品牌已授权荔枝等60个产品使用,获银行企业整体授信3亿元,发放贷款逾4000万元。
举措十五:云浮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四书一铃”和“四位一体”信用服务体系,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云浮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四书一铃”(准入时,发放《信用合规经营提示书》;行政处罚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年报期限内、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前等节点,点对点发送短信进行“打铃”提醒)和“预防-预警-修复-增值”四位一体信用服务体系,多点布局信用修复驿站,推动信用修复从“被动响应”迈向“主动赋能”,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通讯员 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