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安全至关重要。在数据库领域长期被国际巨头“卡脖子”的背景下,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宜科技”)自主研发的“博流中文分布式多模数据库”(简称“博流数据库”),正致力于打破国际巨头在数据库领域的垄断,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
辰宜科技的成长恰与佛山这座城市“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思想同频共振。7月2日,佛山市委宣传部组织主流媒体走进辰宜科技采风,新快报记者深入探访,挖掘其发展背后的精彩故事。
三十年技术沉淀,自主深耕打造国产数据库
“目前,辰宜科技拥有的16项顶级专利中,63%成功绕开国际技术壁垒,走出了自主技术路线。”辰宜科技总经理于功山称,博流数据库融合思维科学理论,具备极致安全、极致性能、极致稳定、极致智能和极致流动可信五大特性。
据介绍,辰宜科技成立于2012年,目标是成为中国的“Oracle”(甲骨文公司)。其核心团队自1992年起便深耕思维科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科研范式,历经三十年以上技术积累和十年集中研发,于2024年推出了国际首个模拟人脑思维运行的基础软件——博流中文分布式多模数据库(即博流数据库)。
凭什么打破垄断?于功山介绍,在数据库安全的关键技术——全同态加密领域,辰宜科技一支30人的团队自1992年开始探索,最终实现了数学和软件的双重突破。其核心专利使公司在技术上领先国际同行十年以上,为国产化替代和构建可信数字空间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博流数据库是全球首个100%自主研发的纯中文数据库,由超2000万行自主代码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它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作为首个全同态加密的基础数据库,具备“明码文混排”与“一次一密”能力,可抵御量子计算攻击。例如在银行系统中,客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以密文形式动态变化,交易时间等非敏感信息保持明文,既保障核心安全,又提升处理效率。每笔交易的加密密钥不同(“一次一密”),黑客无法通过单一密钥获取其他交易信息。
制造业之都的“创新土壤”如何培育科技大树?
“佛山有三重独特养分。”辰宜科技董事长易朝刚道出企业扎根佛山的密码:作为GDP破万亿的制造业强市,其市场化基础和产业生态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天然试验田;新华社、半月谈等央媒的聚焦报道,既是对企业创新成果的认可,更折射出佛山科技创新生态的全国影响力;而佛山政府的前瞻性政策引导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赋能,使企业研发方向始终与国家需求保持一致。
目前,博流数据库已在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投入使用。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3年合作以来,医疗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显著提升。模块的扩展让医疗考核实现了时间、空间自由化。”他同时指出,博流数据库严谨的数据采集和过程把控,用信息化、自动化替代了人为主观操作,“大幅降低了管理与人力成本”。选择辰宜科技的原因包括使用体验好、数据安全保障以及本土化服务,“沟通中需求得到满足,工程师响应迅速。”
“在佛山创业生活30年,这片沃土培育了辰宜的根基。”易朝刚表示,“企业正依托佛山创新生态逐步走向全省、全国更大的舞台。”辰宜科技只是佛山众多创新企业的缩影,其生动诠释了佛山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正为“卡脖子”领域培育创新沃土,助力科技企业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燎原的跨越,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采写:胡睿 符雅雯 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