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5日,吉林省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焕新亮相,给“北国春城”新添文旅新地标。
开街活动多达118场,从早到晚各不同,集章打卡还能换取限量纪念品,不少市民游客“打卡清单”早已准备在手。
1933年,新民大街开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新民大街”并沿用至今。
2009年,新民大街“四部一院一衙”与伪满皇宫旧址一并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公布为吉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12年,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东北地区的第三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被誉为“长春近代建筑博物馆”。
今年2月,近百年的老街启动“焕新”历程,在不干预街内文物本体的前提下,进行系统性修缮与改造,对沿线13个院落实施拆围透绿、空间退让、疏枝透影、设施赋能、亮化添彩等措施,拆除了围挡,退让出空间,增设了木质栈道、休闲座椅等,重新获得了相当于4.5个足球场大小的“城市呼吸带”,新增了13处口袋公园,将原本不相通的院落打造成市民的公共空间,相应配套设施的提升完善也让街道整体的美观度得到大幅改善。
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全长1445米,形成了“一核一轴多节点”式布局,“一核”即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一轴”是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轴;“多节点”是沿线的13处院落。
原长春日报社旧址改建成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是这条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上的最大看点之一,博物馆内用旧报纸、老物件以及互动装置串联起城市故事线条,用五大展览、三大展厅呈现出长春的历史脉络。
通过“科技+文物”的融合表达手段,利用全息投影让“老长春人”自老照片当中“动”起来,“走”出来,“讲述”曾经的街景故事、近百年的历史,十分抓人眼球。
整个街区上除了博物馆,都化身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沿街的重要建筑墙外均设置安装了数字化导视系统,扫描二维码即可体验AR交互、360度实景漫游,不久的未来还将开行双层观光巴士,同样也采用智能讲解,告诉你“下一站老建筑里的秘密”。
书店、咖啡吧、潮牌店、手作香氛工作室等多业态氛围也在焕新的老街上共生,择一空余闲暇,安排一场City Walk的城市漫步,坐在窗边叹一杯啡,甚至看一场展览、参与一下创业市集,在新民大街的晨光暮霭中,触摸城市肌理,感受不一样的感受。
更关键的是,以新民大街为“中轴”,向东3分钟是桂林路商圈,有长春最具烟火气的咖啡酒吧街,老巷中的近百家特色小店,满足你游走、闲逛以及小酌的闲适体验;向西450米是红旗街商圈,“新中国电影的记忆”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改建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如今已走过了11个年头,而街上“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带着长春独有的城市气质从面前驶过,吸引着游客坐上它去感受一座城的夜景……
与此同时,长春市文广旅局还推出10条主题旅游线,包括历史探秘之旅、“自然野趣之旅”、“产业寻踪之旅”等,在长春,无论想了解历史还是想亲近自然,总有一款匹配你。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