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即将拉开帷幕,日前,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了一次有关策展问题的漫谈,本次双年展以一句看似随意的问候“嗨,你干什么来了?”作为主题,总策展人冯博一将其解读为一种双关:既是日常的亲切问候,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审视,深层的含义在于试图撕开双年展惯有的晦涩难懂的宏大叙事,让艺术展览回归更直接、更鲜活的表达。
“嗨,你干什么来了?”的巧妙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它既可以是澳门街头一句随意的搭讪,也可以是任何管理空间保安人员的盘问,甚至延伸为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但这种“以小见大”的策略对双年展的策划也是一种挑战:似是而非的主题可能容易导致作品关联的松散。正如冯博一坦言,部分参展作品并非全新创作,而是旧作重新解读。因此,作品必然在与主题的勾连方面,需依赖策展人的“强阐释”,由此而引出另一种潜在的风险:这种“强策展”是不是一种必要的妥协,是否也存在对艺术家主体性的削弱?又是一个更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次双年展的另一亮点是对展览空间的颠覆性设计。策展人刘钢一再强调“策展人要用空间策展”,因此,这次策展团队将澳门艺术博物馆转化为20个“空间插件”,如过道、公共厕所、通道、夹角、宫殿、迷宫等,试图以日常场景重构观展体验。这种设计试图挑战传统美术馆“白盒子”的冷漠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说“把一个美术馆变成非美术馆”是本次特别有趣的地方。
笔者简单理解即抛弃过去艺术作品被刻意展示的环节,而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真实”空间。如此被制造出来的“真实”所形成的美学反差,当然一定程度会具有趣味性,但同样面临另一种风险:当“仿真”的社会空间被作为艺术展示时,是否容易仅仅停留在观众猎奇式的景观化视觉消费的满足?
这次双年展尤为有趣的应该是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林岚被安排在真实厕所中呈现作品。“厕所”与“艺术”关联的事件并不是少见,最早的当然可以追溯到杜尚的《泉》,他把“小便池”的“文化属性”对抗当时展览的语境,运用起来有着难以辩驳的效果(详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厕所出现艺术品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油画家谢楚余的作品就曾被大量复制粘贴在各种洗手间里。那么,林岚要把厕所变“展厅”,她回应的似乎也应超越厕所偶遇的“咦,你也来了”的尴尬式打招呼,她会否基于双年展的语境,提出更深刻的思考?(正如她不一定喜欢在厕所做作品的这一安排)。在观众看来,除了视觉反差形成的趣味性,如何能感受到深层的含义也是值得期待的。
“嗨,你干什么来了?”或许不仅是策展人对观众的提问,也是对双年展自身的质询,更是对艺术从业本身的反思,在展览泛滥的今天,双年展的价值应该如何凸显?在社会复杂变幻中,艺术家又何为?应是本次展览的内核思想。
但无论如何,冯博一团队的努力值得肯定:他们以空间实验对抗陈规展示,以幽默消解严肃,以日常语言消解学术晦涩,以社区参与挑战精英主义。好的双年展应当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时代的复杂光谱,而非提供标准答案。2025年澳门双年展的尝试,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在“精致而晦涩”的展览潮流中,仍有策展人愿意冒险,以幽默与挑衅的姿态,既向每一个参与者追问,也对每一个艺术从业者追问。
但话说回头,本次双年展强调“在地”性的纯粹,假如把主题换成粤语发音:“Hi,点解你嚟咗?”会不会又不一样?
■资深媒体人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