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早就听说这部剧好看,看完近1个小时的演出,才发现如此地催人泪下。”一位看完《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的荔湾区干部说。
继6月23日首演后,7月10日、11日,由荔湾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联合有关单位打造的红色舞台剧《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在荔湾区会议中心大礼堂连演三场,拉开了7-8月集中演出的序幕。来自荔湾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组织系统、区政法系统、西村街道、广州市第一中学、真光中学等的1600多名党员干部、师生观看了演出。
“整部剧的冲击力非常震撼”
《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展演是荔湾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为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纪念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以及沙基惨案100周年,用好荔湾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生动化宣讲的新模式,对于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赓续红色血脉意义深远。
该剧既是一部充满观赏性的艺术作品,更是一个学习革命先烈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的好题材。6月23日正式首演时就受到了荔湾区党员干部的欢迎。经过口口相传,7月10日、11日连续演出三场,每一场演出,来自荔湾区的党员干部、师生都早早就来到现场,现场座无虚席。
《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通过亲情友情的情感线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不顾身的革命事业线“双线条”,围绕“甲工”学子刘尔崧展开,借由“甲工”学生在百年前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个体”及“群像”,生动再现了这些站在“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社会”斗争前列的时代先驱形象。
在演出中,导演精心编排的灯光、舞台、音响效果,跌宕起伏的剧情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场演出每一位观众都全神贯注欣赏。短短50多分钟的演出节奏紧凑,精彩的内容深深地震撼了现场观众。演出到动人处,有观众眼含泪花,在谢幕时,雷鸣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部剧以非常磅礴的气势以及细腻的感情表达,给我们展现了直观的、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力量。”来自荔湾区司法局的一位政法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部剧的冲击力非常震撼。
来自区卫生健康局的一名组工干部表示,剧中有几幕让她感触深刻:“一幕是在沙基惨案中,面对列强的枪口,刘尔崧等先烈高呼‘共产党员先站出来’;一幕是刘尔崧面对他的妻子和刚满月的孩子,(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捐赠家里的大米给工会,这种舍小家为大国的精神令人动容;还有一幕就是在刑场上,敌人问他为什么愿意抛弃生命和家庭,刘尔崧选择‘坚定的信仰’,都是让我非常触动的场景。”
7月11日,看完演出后,来自广州市第一中学的林同学告诉记者,舞台剧演得很精彩,无论是人物的表情、灯光渲染以及背景音乐,都很协调,婴儿的啼哭、拉枪栓的声音等很逼真。她感受比较深的是,当年的学生参加五卅运动时团结一致为中国呐喊的情景。
红色故事带给观众力量
这场舞台剧还默默地带给现场观众力量。有来自政法系统的干部表示,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将自觉地去弘扬这种“甲工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关键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困难挑战面前要勇于担当,在司法行政工作中不断努力地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换来的。看完这场剧,重温历史,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让我们的国家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动荡走向安定,再到繁荣和富强。”现场一位党员表示,她在刚刚过去的“七一”活动中重温了入党誓词。“榜样的力量让我更坚定理想信念,要自觉地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在剧中,对于贪污工人财产的姐夫,刘尔崧铁面无私告发,将其开除出工会,开除出党。这一幕也令在场的政法系统干部深受教育,“一百年前,革命先驱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一位政法系统干部说,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位政法干部都要坚持廉洁的底线,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正义。
荔湾元素“嵌”入精彩舞台剧方方面面
舞台剧《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的灵感来自2024年10月荔湾区委党校原同名舞台剧《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原剧时长12分钟左右。荔湾区将《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进行了重新梳理提炼,历时数月重新编排而成。
《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这部精彩舞台剧为什么会诞生于荔湾?主人公刘尔崧与荔湾有什么渊源?
刘尔崧1899年诞生于广东省紫金县城内一个贫苦的私塾教师家庭,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下称“甲工”)旧址就在荔湾区(1932年后并入华南理工大学)。
剧中的女主角陈六也是荔湾本地人,从一名为了追求进步、女扮男装听课的“迷妹”,到成为刘尔崧的妻子,担负起照顾家庭、养育孩子的重担,毅然支持丈夫从事革命,她的故事一样令人动容。
1925年6月23日,广州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及省港罢工工人约10万人在广州东较场集会,追悼上海五卅运动中的死难同胞。当游行队伍行至沙基路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机关枪扫射及军舰轰击,导致50余人死亡、170余人重伤。沙基惨案发生地正是在当年的荔湾沙基路(现名为六二三路)。
据历史记载,1927年刘尔崧被捕后,于4月19日,被秘密杀害在珠江白鹅潭,年仅28岁。其牺牲之地珠江白鹅潭也在如今的荔湾区。
记者看到,整部剧很注重细节,比如刘尔崧家中的趟栊门、满洲窗甚至桌上的一串荔枝,都是典型的西关特色的表现。
荔湾地、荔湾人、荔湾事、荔湾情……可以说,《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整部剧都充满了荔湾元素。
名言名句等让剧情得到升华
《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里还不乏富含哲理的名言名句、历史典故,一些细节的安排让剧情得到了升华。
如在刚开头刘尔崧与阮啸仙等比赛跑步时,大家对他突飞猛进的成绩不解时,刘尔崧说,自己偷偷加练了一个月,“只要盯住跑得最快的那个人加油跑,就一定能胜利。”一个细节就让刘尔崧追求进步的形象展现出来。
剧本多处对“光明”进行了刻画,如妻子陈六让刘尔崧给刚满月的孩子起名字时,刘尔崧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能迎来光明,于是给孩子起了“刘复明”三个字。在刘尔崧被捕时,面对敌人的枪口,他坚定地说:“纵然现在是最黑暗的时刻,但永远也阻挡不了光明最终的到来!”
家有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投降就可以“全身而退”;坚持真理则要阴阳两隔……整部剧的高潮,刘尔崧面对敌人的威迫利诱,高喊“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而从容就义,这句名言其实来自唐朝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是在安史之乱中,唐代名将张巡被俘后,呼吁南霁云一同慷慨赴死的豪言壮语。刘尔崧英勇就义这一幕生动再现了他为了坚定的信仰、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专业演员与学生演员同台演出
据了解,本次参与舞台剧演出的演员阵容除了8名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专业演员、4名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的专业演员之外,还有广州市第一中学的多名学生演员。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这些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感觉受益匪浅。
在舞台剧中扮演参加游行女学生的曹同学告诉记者,能够参演是很大的幸运,不但能更强烈、更真实地感受到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演出技巧,比如主角在面对敌人策反时那种慷慨就义的一幕,就很有爆发力。
“有一场五卅惨案的场景,我扮演一名中枪的学生,当时这一段排练了很久才通过,导演很严格,结果演出来很真实。”曹同学说。
将继续推出多场精彩演出
记者了解到,本次演出只是红色舞台剧《红色甲工之省港风暴》集中演出的序幕,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剧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红色舞台剧的教育作用,以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感召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荔湾区高质量发展中来,在接下来的7月-8月期间,荔湾区还将持续推出多场演出。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