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解到,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彰显,相关指标数据表现良好,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储备稳步增长。
截至今年6月:
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
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4895.9万件,同比增长6.6%,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
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861个,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24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经营主体超过3.7万家。
上半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了12.7%和23.2%,更多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4%,较“十三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这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的3/4这一比例是高度契合的,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新技术产出的主阵地。
数字领域和医疗领域技术创新热潮高涨。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技术领域统计,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名前三位的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分别同比增长34.1%、22.7%和19.8%,远高于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增速。
特别是数字技术和医疗技术发明专利的快速增长,有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蓄势赋能,为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福祉。
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上半年,国外申请人在我国提交商标注册申请9.4万件,同比增长7.4%,其中德国、意大利、美国在华商标申请增长很快,均同比增长超20%。
此外,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74个勃艮第产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天(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
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现第一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我国成功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与《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成功缔结。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企业连续4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
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合作内容提质升级。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等知识产权合作深化拓展,有力服务了高水平对外开放。
记者今天在(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发布会上介绍: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75家,覆盖率达到52.6%。
全国专利代办处数量达到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至367个。
推动设立知识产权研究生专业学位,知识产权人才超过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超过4万人。
建设脑科学、网络通信等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28个,向创新主体免费开放,有力服务了创新创造。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