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1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5月15日的降准政策,为广东省金融机构新增可用资金约1400亿元。2025年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1098亿元。存款余额37.7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一季度末高3.4个、3.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
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处于历史低位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介绍,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增速回升,促进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今年以来,该行有序推进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推动辖内19个地市建立地市级利率自律机制,实现辖区地市级利率自律机制全覆盖,提高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2025年6月,广东辖内(不含深圳,下同)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处于历史低位,同比下降38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9%,同比下降41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1+N”政策支撑体系,在“1”方面,牵头印发《关于做好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行动方案》;在“N”方面,同步出台12份专项方案,牵引各项要素向“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高效集聚。
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该行围绕重点领域完善绿色产融对接机制,锚定全省高碳产业推广落地转型金融标准,支持发行绿色票据与债券,构建强牵引、标准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一季度,辖内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7.35亿元。截至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
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620万个,消费笔数全国第一
通过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的力度,优化县域支付服务,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不断完善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广东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9.8%;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农村贷款增长11.1%,农户贷款增长9.8%。
积极推进养老金融,助力打造“银发经济”湾区样本。截至5月末,广东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3亿元、同比增长89.3%。通过创新跨境医疗金融服务、完善跨境购房金融服务以及跨境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构建湾区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广东省分行辖区共办理3341笔港澳居民内地购房业务,产生跨境收入折人民币30.8亿元。
创新“脱核链贷+”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支持供应链企业以“数据信用”替代“主体信用”,推动金融机构推出各类脱核链贷金融产品25项,贷款余额103亿元,覆盖供应链核心企业356家、链上中小企业7583家。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广泛应用,截至6月末,全省累计开立个人钱包4490万个,流通(转账、消费)3.82亿笔、1576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620万个,主要业务指标在各试点省市排名靠前,尤其消费笔数全国第一。
在推动广东自贸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方面,该行印发实施《贯彻落实〈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完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指导商业银行加大对自贸区注册企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辖区4家试点银行开立自由贸易(FT)账户1.19万个,办理资金业务折合人民币5.51万亿元。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业务,截至6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共有34家试点银行、14家证券公司以及16.17万名个人投资者参与试点,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1180亿元。推动“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跨境资金池试点提质扩面。截至目前,辖内已有117家跨国公司获批开展高、低版本资金池业务,其中53家为民营企业,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1367家,集中外债3085亿美元、集中境外放款额度776亿美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