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近日正式公布,并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条例》共7章50条,涉及规范出租承租活动、规范住房租赁企业行为、规范经纪机构行为、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等内容。
全链条闭环监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住房租赁条例主要包括了六大内容,概括起来即‘一个总则、三大类规范、监管责任并举’的框架。”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总则中既提及了发展目标和适用范围,也提及了一些鼓励性举措,如存量房产盘活用于租赁住房供给等。而三大类规范主要是包括出租与承租行为、租赁企业的规范、中介机构的规范。在监管责任并举领域,主要是监管部门和法律部门的角度出发,落实了有序规范的制度环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租赁已经成为住房供需的重要组成,特别是一二线热点城市,租赁已经成为普遍的、认可的居住选择。而租赁供给模式和渠道很多,比如私人业主租赁、长租公寓、二房东,还有民宿、度假酒店等长短租结合的租赁新形态。出台条例的目的,是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对租赁行业实施了全链条的监管。根据条例,不仅对出租、承租双方,对租赁企业进行规范,而且对代理租赁的经纪机构,对政府管理部门,对行业自律等实施了包含全部利益相关者、参与者的监管,而且是闭环监管。”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住房租赁条例》的实施,将对住房租赁市场现存的虚假房源、哄抬租金、租金贷乱象等问题起到较大的遏制作用。例如条例对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进行了相关严禁性要求,并对房源查验等方面提出了源头管理的要求,加之对于发布虚假或误导性房源信息等情况有相应的处罚,都将大大有助于减少虚假房源的出现。
“租赁市场将进入‘机构化运营、品质化升级、金融化助力’新阶段”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完善市场规则,鼓励立足长远、持续经营的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也有利于管理部门推进行业管理。在李宇嘉看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责任,在于提供基础秩序、完善基础制度,为市场主体进入、经营扫清障碍。比如,在监督管理中,提出制定并公布住房租赁合同、租赁经纪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应当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对各方权益的规范,会提高租赁稳定性,提升租房意愿,租赁现金流趋于稳定,从而激励市场主体投资住房租赁,包括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利于促进行业从增量向存量,从建设到运营的转型,对行业新模式构建,对REIT发行有积极意义,市场有了新的投资防线。”
严跃进同样认为,该条例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也具有引导性和规范性,其为住房租赁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将更好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尤其是结合今年下半年住房市场发展的工作要求,租赁市场发展将为租赁消费提振带来较大的支持。
张波指出,条例中提出鼓励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租赁市场将进入“机构化运营、品质化升级、金融化助力” 的新阶段。“58安居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点城市租金房价比升至 2.17%,核心城市优质租赁资产投资回报率接近 5 年定存利率,大量长期资本正在不断进入。未来 5 年,能够整合政策资源、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企业将成为市场主导者。”
对于未来住房租赁市场的长期发展格局,张波表示,条例实施后,租赁住房供给将形成 “政府保障+市场主体” 双轨制。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非居改租等方式快速扩容,2025 年上半年重点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供应同比增长45%,另一方面,市场化主体通过长租社区开发、存量资产盘活等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的机会之一是存量资产盘活,条例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开发商将滞销商品房、酒店、写字楼改造为租赁住房,通过 ‘整租运营’获取稳定现金流。未来机会之二是大数据+AI能更好赋能行业,例如通过构建集房源管理、租客匹配、租金支付、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房源配置和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