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铁腕拨算珠,赤心铸审计”,7月25日,由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出品,联合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艺术剧院舞台艺术孵化中心共同创排的原创话剧《阮啸仙》在广东艺术剧院揭开全国首演帷幕。该剧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革命家阮啸仙为主角,聚焦1934年中央苏区那场雷霆万钧的“审计风暴”。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于一体的故事、拥有裸眼3D视效的多媒体舞台和演员深情生动的演绎,赢得现场观众多次热烈掌声。
赵国栋等舞台艺术菁英合力打造
话剧《阮啸仙》是首部聚焦中国审计事业源起的舞台大戏,省演于2024年启动项目筹划。该剧延续了本土热剧《春园·1923》《痕迹》《先锋少年》的创作班底,由市文研院院长、一级编剧练行村与市文研院副院长、一级编剧李新华共同担纲剧本创作,广东艺术剧院舞台艺术孵化中心艺术总监、优秀戏剧导演赵国栋担纲总导演,集结舞美设计周洪宗、灯光设计马文磊、视频设计陈闻儒、音响设计董仲强、剧目统筹胡卓延、舞台监督刘永兴等一众舞台艺术菁英合力打造。
全剧以年代感十足的影像和倒叙形式掀开历史画卷,演出序篇,审计小组拨算核账的声响,宛如一首激昂的行进曲。伴随着跳动的烛光,一桩桩贪腐案件悉数披露,堆叠如山的账本、触目惊心的数字,戏剧化的开场,瞬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既已立法,必遵循之!”剧中,阮啸仙临危受命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面对苏区物资匮乏与贪腐横行并存的困局,他顶住压力查处137名违纪干部,以孱弱之躯、信仰之光追寻医治贫弱国家的药方,将人民审计制度作为“刮骨疗毒”的手术刀。
剧目采取双线并行叙事,明线是算盘声中的账本攻防,暗线是仓库暗夜的猫鼠对决,明暗交织下真相终浮出水面。紧凑的谍战式叙事、环环相扣的审计迷局,艺术化呈现了阮啸仙推动审计工作建章立制的事迹,生动展现了中共从严治党的钢铁意志。
为更接近历史真实,该剧还特邀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河源市阮啸仙研究会终身顾问陈其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张金超组成党史顾问团,为剧目提供专业支持。
多媒体舞台打造沉浸式观演体验
据了解,省演依托广东艺术剧院舞台艺术孵化中心已出品了近20部舞台大戏和多部情景短剧,“一戏一格”是贯穿始终的创作理念。在话剧《阮啸仙》中,风格创新在视觉语言表现上尤为显著:五辆9.6米货车运载的舞台置景搭建跨越90余年的时空阶梯,阶梯上刻着由阮啸仙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拾级而上尽收眼底;240多盏灯塑造极具电影质感的光影美学,双纱幕投影与丰富逼真的多媒体影像巧妙融合,营造出令人惊艳的裸眼3D视效。
不到两小时的演出,舞台变幻的场景多达10余个,从简朴的赣南风格民居到麻袋高垒如山的仓库,从暖黄色调的瑞金稻田到冷峻色调的山野悬崖,故事场景随着阮啸仙开展调查和审计工作的脚步无缝流转切换,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令人称奇的还有剧中关于阮啸仙病榻梦境的超现实表达:灵动抽象的水波纹荡漾出亦真亦幻的梦境世界,黄沙流动成故乡的图景,妻儿的人物剪影与水墨纹重叠交融,如梦似真的场景让观众得以走进阮啸仙的内心,窥见铁腕之下的柔情。阮啸仙孙子阮钦彤对此桥段的艺术呈现印象深刻,他表示:“阮啸仙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共产党人,但共产党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在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他惦念着自己的家人,作为后人的我也深受触动。”
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于一体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阮啸仙》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剧中,阮啸仙主持起草审计条例,提出审计人员“六不准”工作纪律,外出调研背上自制的多功能长布袋,皆源自真实史料。阮啸仙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伟大事迹不止于审计领域,在工运、青运、农运等方面亦是先驱。为较为全面地表现阮啸仙的革命历程,话剧《阮啸仙》在聚焦审计历史之余,也将他作为“甲工四大金刚”之一、广东“四大农头”之一的人物风采通过角色对话形式进行展现,上世纪流传于广东农村的歌谣在舞台被重新演绎。
“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今年是阮啸仙烈士牺牲90周年,《阮啸仙》党史顾问之一陈其明认为,推出这样一部艺术再现阮啸仙等审计先辈为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与贪腐分子斗智斗勇的大型话剧,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演场,阮啸仙等烈士的后人及审计、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业者共同观演。当尾声“一切为了前线”的呐喊响起时,如潮掌声响彻剧场。“没想到审计题材话剧也能如此引人入胜,算盘里藏着看不见的枪林弹雨。”首演结束,观众纷纷给出好评,表示备受感染。
据悉,首演场后,话剧《阮啸仙》还将于7月28日-31日在广东艺术剧院加演。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图片:剧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