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期,一位车祸后陷入昏迷的7岁患者在昏迷沉睡八个多月后,在广州的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不懈努力下,顺利跨过“鬼门关”,重新恢复了意识。目前她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转回老家康复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琪琪(化名)是一名年仅7岁的女孩,开朗懂事,在家里父母都很疼她。可是,原本幸福美满的一家子,在2024年11月7日完全改变了。
那天,因房屋邻近公路,琪琪在家门口玩耍时,不慎被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撞倒在地,当场不省人事,家人立即呼叫救护车将她送往就近医院抢救。经过一系列紧急检查,不幸被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骶骨骨折、耻骨联合骨折、左侧踝关节骨折,生命危在旦夕。
经医院医护工作者的全力救治,孩子生命虽然保住了,但不幸的是,在当地医院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后,仍然处于睁眼昏迷状态。
为了女儿的未来,家人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熟悉的家乡。经多方了解他们得知,广州慈惠医院是由原南部战区总医院的重症高压氧科虞容豪教授团队领衔打造,配备了氧舱专用呼吸机、多功能生命体征检测系统等重症监护救治设备,并已成功治疗唤醒多例因颅脑损伤而深陷昏迷的患者。因此,琪琪在2025年1月下旬被转入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接受进一步救治。
医院孙照琨主任介绍,琪琪送入该院很及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了2个多月,仍处于脑损伤三个月黄金恢复期。入院后,在重症救治康复中心虞容豪教授及康复团队联合评估下,给予患儿高压氧、正中神经电刺激等无创神经调控治疗及中医针灸疗法,以及中西医药物促醒和早期重症康复治疗。
经过了83天高压氧治疗,4月17日琪琪进入微意识状态。多学科专家组再度会诊,决定继续给予患者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促醒措施,同时为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四肢肌肉萎缩,予以床旁肢体康复治疗。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在医生和家属的一声声呼唤下,琪琪终于清醒了,可以通过点头、摇头回答问题,且回答正确,并可在家人搀扶下行走。目前,琪琪已在家属的陪伴下办理出院回老家继续康复治疗。
孙照琨表示,颅脑损伤严重会导致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受伤后3个月以内是黄金治疗期。虽然理论上讲,黄金期基本可延续到一年左右,但前3个月恢复速度最快,基本能达到一年总恢复程度的90%,所以在颅脑损伤的3个月内进行积极的急救治疗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颅脑损伤后,如果脑细胞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就能减轻脑损伤、减少脑细胞死亡数量。尤其对于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2018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推荐的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中,将颅脑创伤列为Ⅰ类适应证(依据现有临床证据认为,实施高压氧治疗具有医学必要性)。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及早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和大脑功能恢复率,认知、运动等功能也会得到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能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细胞凋亡、降低再灌注损伤、恢复线粒体功能,促进血管再生和神经功能修复,减少继发性损伤等。抓住疾病早期最佳时机,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才有可能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最优选择。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