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北京时间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连续五年上榜,今年位居第459位。同时连续三年入选制药分行业榜单,位居第14位,仅次于葛兰素史克集团,是制药分行业榜单中唯一的中国企业。而在7月22日刚发布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广药集团上榜第115名,位居医药类企业前三。
榜单显示,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向创新药、生物医药转型升级,创新药头部企业以自主研发与战略并购双轮驱动,加速重塑行业格局,转型的深度与速度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变量。“科技化”战略也是广药集团持续突破的关键内核、引领势能。
据了解,目前,广药集团已建成各级科研平台超10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15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家,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0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有效发明专利授权超800件,实用新型专利超200件,外观专利超500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超30项;拥有疫苗类生物药、抗体类生物药、化学药创新药、中药新药等在研项目200余项。其中,中药制药过程技术与新药创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中药领域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入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与国家实验室同级),有效解决了我国“卡脖子”式实验用比格犬的战略性资源问题;采芝林牵头的“广东创新中药制剂转化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中试平台。
此外,广药集团还构建了“对内整合,对外借脑,分层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起包括正高及副高级职称400余人、博士及博士后超100人在内的创新人才梯队,为企业科研创新提供了持续智力支撑。
今年4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要取得重要进展,全产业链竞争力与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广药集团以“数智广药”为战略支点,推动覆盖“种植-采购-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智能革命”。目前,广药集团旗下采芝林药业、白云山中一奇星药业、广州医药智慧物流中心已建设中药材智慧溯源系统、智能化生产车间、智慧药房、医药智慧物流中心等。今年3月,广药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底座、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数字赋能传统中医药发展。
当下,资本运作已成为医药产业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的有力杠杆。广药集团向“产业孵化+资本运作”的现代化模式转型。今年2月,旗下王老吉药业完成对采善堂的收购,广药集团老字号数量扩充至13个;今年5月,旗下广州医药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为企业聚焦医药流通核心优势,后续打通融资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供有力支撑;今年7月,在原已成立的10亿元广药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出资设立15亿元广药二期基金,拟通过子基金投资、项目直接投资等方式投向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加速实现“以投促产”“以投促创”。
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按下“加速键”。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广药集团加快“出海”步伐,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文化传播等多维度入手,不断深化国际化布局。明星产品华佗再造丸已登陆全球六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十余年稳居中成药出口前列;辛夷鼻炎丸、三七化痔丸、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加味藿香正气丸均在海外获批上市;王老吉的产品已销售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老吉”。此外,广药集团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建成澳门首家GMP中药制药厂。 今年以来,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公司与韩国农心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宝钢制罐、P.C.I.罐装公司达成东南亚本土化生产协议,大步迈向“产业链+渠道+品牌”的多维出海。在香港首届世界品牌大会上,广药集团入选“中国品牌国际化标杆100”案例。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