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9日晚,电影《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携主演刘昊然、王传君、杨恩又现身广州路演现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一众主创集体回忆“最崩溃的一场戏”,导演申奥更表示,片中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
导演申奥详解“全家福”泪崩时刻
《南京照相馆》聚焦于照相馆内一群普通人在绝境中的挣扎、恐惧、互助与最终的觉醒与反抗(如传递揭露罪行的底片)。为何选择照相馆?导演申奥解析了这一充满象征意义的核心场景,照相馆从前是稀缺场所,人们在最美好的时刻——毕业、就业、结婚生子、祝寿时才会去留影。而战争彻底颠覆了其意义:“战争爆发后,照相馆从一个记录温暖的场所,转变为一个隐藏罪行的场所。暗房里红色的灯光,变得肃杀,像血色曝光般残酷。”
申奥表示,影片旨在通过这些普通人在照相馆里的经历,在残酷战争背景下展现人性的微弱光芒。“但这微弱的光芒最终照亮了真相,照亮了前路,照亮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对日军的谴责。这是整个的创作构思。”他特别指出“底片”的关键作用:普通人正是通过它传递真实影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真相的守护者。申奥更呼吁,希望观众像影片中的底片一样,把这段记忆继续传下去,“世界上仍有声音在否认,我们必须用影像让真相抵达更多人。”
广州路演现场,导演申奥动情回忆了拍摄那张令无数观众落泪的“全家福”场景的幕后。他说,这场戏演员众多且情绪需高度同步,挑战巨大:“大家很担心的就是彼此情绪达到高潮的时间不一样。”然而实拍时出现了震撼一幕:“所有演员都可以在同一时刻达到情绪的高潮。”
刘昊然:“师徒诀别”暗藏两代人使命交接
谈及角色塑造,刘昊然剖析了自己饰演的邮差“阿昌”的核心动机:“邮差是城市的‘血管’,熟悉每一条街道、每一户姓名。正因如此,他在最后时刻拿起照片质问侵略者的行为,既是角色对土地的热爱的爆发,也是普通人从‘求生’到‘家国大义’的升华。”在刘昊然看来,邮差身份的设计让现代观众更易共情,快递员、外卖员等当代“城市红细胞”,与阿昌的精神一脉相承。“正是这些城市里面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 ,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 ,他们会爆发出无限的力量。”
在《南京照相馆》中,刘昊然与王骁的“师徒诀别”被不少观众评为“一秒破防”。昨晚广州路演,刘昊然首次透露这场戏的幕后构思。“台词只有一句‘师傅,养老金我放桌上了’,但潜台词是‘我留下,您活着出去’。”刘昊然说,中文的含蓄让这场戏更具中国式浪漫,“我们把所有不忍、愧疚、托付都压在了台词底下。”拍摄时,两人没有额外设计煽情动作,只靠眼神完成情感接力,“那一刻真的像两代人之间的历史交接。”
此外,针对年轻观众“如何理性看待历史”的提问,刘昊然给出了深刻回应,“我们年轻人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说。父辈用牺牲换来今日和平,年轻人更需铭记根源。影视作品能以文化载体形式,在观众心中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
王传君:如果你背弃了这片土地,你就永远找不到你的根
现场,王传君深入剖析其饰演的角色王广海,他直言这个角色是片中“全家福”唯一的“局外人”,当背景幕布落下,展现祖国山河时,王广海却选择了背道而驰的道路。“那一刻我崩溃了。”王传君坦言,“他(王广海)背弃了这片土地,就等于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根,永远得不到那一瞬间的终极慰藉,这是极致的痛苦。”
王传君强调,即便王广海后期有波动,其本质仍是利己主义者,与阿昌的坚定纯粹形成残酷镜像。导演申奥补充道,王广海与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形成尖锐对立——前者是“机关算尽自以为是”的投机者,后者则象征赤诚的家国情怀。
此外,杨恩又片中饰演婉仪,老金的女儿。她回忆拍摄时最震撼的场景:首场逃亡戏中,杨恩又因情绪崩溃躲到角落痛哭:“他们(日军)嘴上说着美好词汇,手上却在杀人,这种虚伪比暴力更可怕。”面对剧中父亲拉开幕布展现祖国山河背景画的经典镜头,杨恩又主动向导演申奥提出突破性表演方案:“大家都在哭,我想笑着演。”她解释角色设定:“婉仪没目睹屠杀惨状,以为父亲在玩熟悉的游戏。这种天真与成人悲痛的对比,更能凸显历史残酷。”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燕芬 实习生 冼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