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1日至27日,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惠水小组联合惠水县委组织部统筹推动下,惠水县东西部协作暨乡村振兴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广州大学举办。
在这场深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盛宴上,来自惠水的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共50人齐聚一堂,对标先进、以学促干,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干部强农兴农能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此次培训既是提升农业现代化领域领导干部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荔惠两地东西部协作的具体行动。
开班式上,惠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三级调研员罗国光强调,参训学员要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把理论学懂、把经验学活、把方法学会,要结合惠水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深入思考“广州经验”如何本土化、“东部模式”如何惠水化,将所学所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更多协作项目落地见效。
惠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惠水小组组长李凌波要求,全体学员要端正学习态度,严守培训纪律,学习时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惠水发展中的产业堵点、增收难点、治理痛点,主动向专家学者求教解惑。要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思考中谋突破,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学习广州所长,补齐惠水所短。”李凌波对新快报记者说,本次专题培训,旨在提升惠水涉农领域广大干部知农强农兴农的能力素质,构建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交流长效机制,持续增强惠水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突出精准实效
专家传道解惑授人以渔
“如何谋划乡村产业项目?”“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从哪些地方切入?”“怎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针对这些工作中的困惑,学员们从培训班的理论套餐中一一找到了答案。
本次培训突出精准实效与靶向发力,邀请了广东省、市、区三级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授课,课堂上,老师们用通俗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将“乡村振兴项目谋划策略,东西部协作的制度逻辑、实践经验与未来走向,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与经验”等方面的政策理论讲得透彻、经验说得扎实,令学员受益匪浅。
雅水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雪娇说:“此次培训让我接触到了一系列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为我们在产业如何提质增效、治理如何精准有效等难题上提供了解决路径与方法。下一步,我将把这些好举措带回雅水,结合实际,推动落地。”
对此,惠水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杨松桃也有同样感慨,“我主要从事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通过学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项目谋划可以借鉴东部的‘市场导向’原则,我们在项目立项前应更注重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闲置低效项目的产生。”
注重知行合一
深入一线学习广州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员们先后赴8个现场教学点,直观感受广州市的发展路径和创新活力。
海珠区创新产业共建共享机制,在工美港与帮扶地共建3个“反向飞地”,推动“研发+生产”合作模式,助力帮扶地产业发展;荔湾区采用“修旧如旧”策略活化工业遗存,成功打造出集新科技、新业态、新消费于一体的体验式园区——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从化区鳌头镇坚持“三全、四类、五效”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思路,推进“三生”空间优化整理,破除空间碎片化、耕地非粮化、用地低效化等问题,形成“鳌头经验”……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努力在现场教学中找差距、取真经。
“这次培训是一场解渴、解困的‘及时雨’,特别是鳌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地的经验做法,为我们公司和部分镇(街道)后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思路方向。”明惠公司副总经理聂沐涛感慨道。
特色产业织锦绣,山海协作结硕果。岗度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天成深刻感受到熟悉把握政策对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回去后,我将深入研究‘反向飞地’经济模式,谋划如何将惠水的产品通过‘反向飞地’方式推入广东市场”。
7天的时间里,从理论到实践,课程紧凑、氛围活跃。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把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紧密联系县域实际情况,将新思路、新方法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刘玉萍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