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泽知
驻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发挥广州高校院所优质智力资源,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广州高楼大厦来到梅州蕉岭的田间地头,来自广州市科技局“小教授”原泽知,用一年时间让乡亲们见识了科技赋能的力量:他推动科技力量,让南药白芨装上“加速器”,把鹰嘴桃变成冻干片,让百香果种植规模翻四倍……
原泽知为了乡村振兴工作经常忙得不可开交,而他还欠着爱人一场浪漫的婚礼,每每想到这些,他内心总充满愧疚。
专业出身,用科技点燃希望
原泽知在广州出生长大,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去美国学习生物医药,后来又进入单位做政策研究工作。当地干部和乡亲因为他年纪轻、文化程度高,亲切地称他为“小教授”。为了适应农村生活,原泽知努力改变自己:讲话时从“咬文嚼字”变成了“通俗易懂”,工作方式也变成了“实操第一”,他还经常找机会跟乡亲们聊天,了解群众的想法,以便有的放矢地推进工作。“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政策研究长处,充分利用后方帮扶资源,以科技赋能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原泽知说。
白芨种植产业是驻广福镇帮扶工作队和广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推动、支持下,由广东芨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芨萃生物”)与农户合作开展的重要产业,在蕉岭种植面积近1000亩。原泽知和广州市科技局对接了广东药科大学,培育筛选出700株新型白芨幼株,这批幼株不但高产抗病,而且可缩短成熟期约半年,大大提升了企业和种植户的信心。原泽知还支持芨萃生物申报梅州市创新创业团队与紧缺领军人才项目,解决企业科研人员短缺问题。他所在的工作队和芨萃生物随后入选蕉岭县“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
原泽知和广州市科技局还通过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梅州地区食用菌低碳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引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引进南方长寿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一个菌种繁育中心和一个菌棒制作生产中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镇村发展食用菌产业,联农带农跟种和就业,累计帮助50户农户增产增收;引进广东省、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先后到广福镇桃花源山庄就鹰嘴桃、百香果种植工作开展技术交流指导8次,成功试制一批鹰嘴桃冻干片投放市场,推动叶田百香果种植规模由70亩扩种至300亩,累计带动邻近村民就业300余人次,并帮助村集体增收……
忙于工作,没来得及请婚假办婚礼
一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对于原泽知来说,有收获,也有亏欠。“远离家乡参加帮扶,对我和太太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原泽知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是在参加乡村振兴工作期间认识爱人的,因为不能常常陪伴,一路走来也有过不少磕磕碰碰,但因为爱情和对彼此的信心最终两人走进了婚姻。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但爱人作为一位党员和人民教师,也很支持他的工作。
在广福镇帮扶期间,工作千头万绪,原泽知坦言至今仍没来得及请婚假办婚礼。“想到这里,心里总充满愧疚。”他说,“等忙完这阵子,准备和她办一个旅游婚礼,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弥补太太。”
作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原泽知深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成长,都凝聚着无数像他这样的帮扶工作者的汗水与坚守。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池翠萍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