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生鸡年出栏量近190万羽,年产值达1.22亿元;种植水稻近2.4万亩,全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油茶种植规模扩大至3000余亩……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锚定特色产业精准发力,深挖“五大百亿”产业潜力、做强油茶兴村产业链、打造特色药材种植基地,激活乡村产业新引擎,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奋力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深挖“百亿产业”潜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现在销路越来越好了,每次我带几只鸡上来,不一会就卖完了,很多连州、连南的人都过来黎埠买鸡。”坐在路边摆摊的李大妈开心地说。每逢圩日,人来人往的集市上总少不了清远麻鸡,这也是当地群众餐桌上一道常见的特色美食。
近年来,黎埠镇不断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深入挖掘“百亿产业”中清远鸡、丝苗米产业辐射带动潜力,聚合镇域农业专业技术资源,为生鸡养殖和水稻种植产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保障,有效增强农业产业造血功能。目前,黎埠镇生鸡年出栏量近190万羽,年产值达1.22亿元,有效推动镇域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
与此同时,黎埠镇大力发展丝苗米产业,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示范合作社1家,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合股经营,全镇种植水稻近2.4万亩,全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
此外,黎埠镇同步推动稻米初加工产业链延伸,精心构建“优质稻米种植—初加工—切粉生产”双向赋能模式。在此模式下,黎埠镇切粉年产量约为15吨,产值约达18万元,形成了优质稻米与黎埠传统特色美食保平切粉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做强油茶产业链,串起富民强村新图景
黎埠镇鲁塘村山峦起伏、土沃气润,自然条件优越,所产油茶品质佳、营养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推广,油茶产业一直处于小、散、弱的状态,村民们守着“金果子”却难获“金收益”。
为改变这一现状,黎埠镇锚定鲁塘村油茶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鼓励当地成立阳山县卓旺农业公司,引导当地扩大油茶种植规模至3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50余户种植户以市场均价签订油茶果收购协议,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
据悉,阳山县卓旺农业公司还积极打造标准化深加工,引进冷榨、精炼设备,采用低温物理压榨工艺,最大限度保留山茶油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和独特风味,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从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每一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瓶油茶都符合高品质标准。
目前,油茶产业年出油量15吨,年产值达240万元。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提供了60人次就近就业的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其油茶壳、茶饼等农副产品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料等用途,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点燃了致富增收热情。
打造特色药材种植基地,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
为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破解撂荒地发展难题,黎埠镇引入阳山县维能科农农业有限公司,在保平村试点打造以牛大力、五指毛桃等特色中药材为核心的种植基地,积极申报奖补资金完善农业设施,铺设机耕路3000米,有效推动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保平村牛大力种植面积达到600亩,预计经济效益可达6万元/亩,种植基地日常聘请维护人员50人,其中带动20名有劳动力的困难村民每月增加约3000元收入,有效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黎埠镇持续做好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同步推出初加工衍生产品,例如牛大力酒、五指毛桃汤料等,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种类,大幅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随着特色中药材种植及衍生产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保平村农业产业呈现出稳步向前的良好发展态势。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