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早上八点,身穿巡逻制服的队员们已经在海珠区江南中街青凤社区开启了一天的巡逻,查看消防安全情况、及时处理违规停放的电单车、清理台风天掉落的树枝……2024年,海珠区选取江南中街青凤、青葵社区(部分区域)作为全域服务治理选点。街道也成功引入保利物业承担起无物管老旧小区的“大管家”角色,为老旧小区的全域服务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样本,更不断提升了小区的管养水平和文化风貌。2025年,江南中街青凤社区还获评全国文明社区。
“大管家”上岗,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在2023年以前,青凤社区环境品质已经跟不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23年,青凤社区用“绣花功夫”破解民生难题,翻新20余处口袋公园、好家风文化墙等,修复破损地面700平方米、居民楼栋老化设施77处,惠及3200余户居民,让城市更新成果转化为民生温度。
“但是改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后续的管养。”江南中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张天翔介绍,全域服务治理恰好通过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治理服务,为基层政府在老旧小区的管养上创新赋能。
青凤社区全域服务治理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从2024年入驻之后,为小区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在社区治理、品牌矩阵、基础设施、资源运营等多面发力,通过加强安保巡查、规范非机动车摆放、整治占道经营、落实公共绿化维管及设施清洁、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投入社区反哺资金等,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获得居民一致点赞,获赠感谢锦旗三幅。”
在社区的全域服务治理中心,三面锦旗就挂在墙上,一旁还对每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公示,居民有问题随时可以在线上线下进行反馈。中心也成为24小时“哨点”,随时随地做好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从停车规划到公益活动组织,全域服务治理“大管家”调度资源、灵活管理,尽可能满足居民的点滴诉求,通过做好“关键小事”精准回应社区群众诉求,营造和美安全有序社区环境。
“我在这里已经住了38年,见证了小区这些年的变化。保利物业入驻后,我们每个月都可以在小广场上享受免费的家电维修、理发、义诊等服务,而且保利也给我们引入了更让人放心的资源。”青凤社区居民张胜利说,更便利的是,全域服务治理小队根据社区长者较多的情况,主动谋划拓展“长者专属跑腿员”“社区环境维修师”等服务模式,“比如我们平时有个腿脚不便的时候,随时都能找到全域服务治理队帮忙跑腿送药、送医等,也让我们更加安心。”
长效“造血”,资源盘活力度精准提升
在青凤社区里,一处路面正在修补,由此产生的费用来自于保利物业在基层服务时实现的“自我造血”。
张天翔介绍,老旧小区底子薄,修修补补如果全由政府长期兜底,既难持续,也压担子。街道引入保利物业当“中间人”,凡是居民需集资的部分,由他们出面协调;涉及公共区域的改造,则通过车位、广告、公共空间等运营收益来平衡成本,并从中拿出一部分反哺社区,把赚到的钱再变成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优质服务。
企业把“一次性改造”纳入自身长期运营账本,倒逼其选用耐用材料、制订周期性养护计划,避免“改造—失养—再破—再改造”的恶性循环。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全域服务把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一次性博弈”变成“长期共赢”,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渐构建起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楼栋党员为先锋、物业服务人员为骨干、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工作格局,拓展全域服务品牌矩阵。
让老旧小区从“靠输血”走向“会造血”,这正是全域服务治理追求的“提质拓面增效”核心要义。
目前,街道正联合企业进一步探索公共区域“运营微提升”计划,充分发掘利用社区“沉睡”资源,由企业牵头接管停车位、休闲角等场地,结合电梯维保、广告外摆等盈利服务增长点,实现闲置资源活化创收。通过合作引入直饮取水机、鲜奶售卖柜、电梯广告屏、广场临摆亭等实体化运营项目,在为居民提供更广泛服务的同时,为社区公共区域维护管理打造“蓄水池”。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成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