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社区治理作为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
望南社区,这个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了近5万人口。交通、人居环境、治安……治理这样的大型社区并不容易。
黎伟前,是嘉禾街望南社区的主任,也是这方水土人。他着力推动社区慈善基金的发展,用爱心搭建起参与的桥梁,鼓励居民主动走进社区治理的行列,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共同描绘出和谐宜居的社区图景。
回归望南社区 变化翻天覆地
黎伟前是土生土长的白云区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性格特质让黎伟前一直盼望找到一份既能帮助居民群众又能实现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业。1999年,黎伟前的愿望成真,成为嘉禾街居委专职人员后,他把个人的理想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投入到基层社区工作中。后来在各个社区轮调,2016年回归望南社区。
在望南社区长大是一回事,治理社区又是另一回事了。时隔八年重回望南社区,社区内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便利性的提高推动着城市的发展,望南社区也充分吸收到城市发展的养分,外来人口的增加,生活、居住、交通等消费支出导致了本地居民的收入水涨船高。
黎伟前回忆道,以前“细细个”的时候,嘉禾望岗地铁站一带目之所及都是农田,2010年亚运会前夕,地铁站的开通给社区的居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极具性价比的房租让这里获得了更多年轻白领、上班族的青睐,房租收入是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
社区慈善基金“小杠杆”撬动“大效能”
望南社区,这个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了近5万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社区逐渐涌现出诸多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社区慈善基金“小杠杆”正成为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自2023年3月起,嘉禾街道望南居委社区慈善基金正式成立,为社区的慈善事业搭建起坚实的平台。基金成立后,每年积极开展慈善筹款活动。社区向辖内群众、爱心人士以及热心企业广泛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汇聚爱心:热闹非凡的慈善义卖,让善意在物品流转中传递;精心设立的慈善帮扶项目,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及时的援助;党员“微心愿”活动,更是让党员的先锋力量化作点点星光,照亮困难群众的生活。通过这些举措,每年能筹集约2.5万元善款,至今累计约10万元慈善物资。
黎伟前认为,社区慈善基金通过多元化的募集方式,汇聚起社会各界的爱心溪流;再以多样化的使用途径,将善款与资源精准投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关键处,不仅有效填补了社区服务的短板,更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为了感谢每一份爱心,黎伟前说,社区会为贡献力量的企业赠予“爱心企业”牌匾,为热心人士颁发“爱心人士”奖状。这份认可不仅是对爱心的回馈,更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激励作用,让慈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黎伟前还提到,望南社区还巧妙地将慈善筹款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在节日的浓厚氛围中传递善意。社区认真梳理重点服务对象的需求,向爱心人士和党员筹集物资,并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对重点对象的慰问。在一次次的互动中,不仅送去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结,促成了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让爱心在社区里持续流淌,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
奔走为居民 幸福落实处
为基层服务了二十多年,黎伟前知道在基层工作不在于瞬间解决所有难题,而在于日复一日在混沌中梳理秩序。“我从来不会期待给群众办事是能有完美的答案,而是专注于当下能推动的那一小步,复杂问题的轮廓反而会在行动中逐渐清晰。”黎伟前说。
除了是社区主任,黎伟前还是白云区的人大代表,走访和联系辖内企业是其工作职责之一。黎伟前始终心系基层民生,脚步不停穿梭于辖区企业之间。他带着一份热忱与执着,细心发掘那些心怀善意的热心企业,又将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一传递给企业家们,更常与他们一同走进困难家庭,让温暖的慰问直抵人心。在他的带领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已凝聚成超过3000元的慰问物资,为望南社区慈善基金筹集超10000元善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爱心在政企与群众之间架起桥梁,让善意的暖流持续浸润社区的每个角落。
“你对人好三分,人往往还你七分暖。”社区对辖内企业的关怀逐步在社区慈善基金源源不断涌入的善款中有所体现。
而这份爱一直在传递。2024年,黎伟前入户走访,了解到其中一名残疾人生活较为困难,育有两女一子,一家五口居住在占地面积为32平方的瓦房,房屋建好已经有50年,房子破旧漏水,存在安全隐患。黎伟前经过与各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帮助该家庭解决了约90平方米住房问题,同时发动“微心愿”为该残疾人购买了床、电扇等家具和家电,大大改善了这一家人的居住条件。
慈善活动所倡导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正悄然改变着望南社区治理的生态。它打破了“被动接受服务”的固有模式,用爱心搭建起参与的桥梁,鼓励居民主动走进社区治理的行列。在一次次的互助行动中,邻里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一张紧密相连的“邻里互助网络”逐渐织就。这种由善意凝聚的力量,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更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共同描绘出和谐宜居的社区图景。
“每一天感到很实在,以前我们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哪里敢去想吃完饭能有空去散步,最后这些一一实现了。”黎伟前说,岁月并没有削弱他敢想敢干的心,下一步他希望将社区公园提质改造,增加居民休息的地方,让居民的幸福落到更实处。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 通讯员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