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从2022年的10.8万元,到2024年突破38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幅高达251.9%……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以红色资源为核心驱动力,带领下坪村通过构建“红色+”发展体系,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实现了集体经济跃升、产业生态优化、民生福祉提升的多重突破,在“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之际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以资源活化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下坪村是1948年“7·15”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的发生地,现存8处红色地标。作为中组部确定的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下坪的发展思路始终贯穿着“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原则。
“我们不仅修复历史遗址,更注重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村委会主任马亚鹏介绍,下坪村正通过“硬件升级—平台搭建—业态融合”三步走,构建起全域联动的红色发展格局。累计投入近1800万元完成红色美丽乡村两期建设项目,修复起义誓师地等旧址,打造红色文化园、党史教育基地等核心区域,升级路网,建成研学矩阵,串联红色景点与自然风光,形成 “红绿交融” 风貌,为农文旅融合奠定基础。
2024 年 8 月,在下坪村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下,该村成立全镇首家强村公司,构建 “党建 + 公司 + 农户” 模式,市场化运营红色培训、农产品销售等业务。公司通过微信商城、直播拓展销路,对接多地党校研学基地,使红色研学常态化。2023 年以来,该村通过研学与农产品销售实现综合收入超 500 万元,村集体增收近 60 万元,2024 年获评市级乡村运营先行村。
以模式创新构建多元增收体系
依托红色平台集聚效应,工作队协助下坪村探索新利益联结模式,培育特色产业。该村整合资源吸纳多元主体开展特色种植,引入社会力量开发800亩水晶梨、蜂蜜李种植基地;发动退役军人和乡贤返乡创业,已连片种植枸杞250亩,1000亩麻竹笋种植正有序推进中,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同时,引进1600亩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 50 兆瓦,每年为村民带来80万元稳定租地款。
在工作队推动下,下坪村依托广州轻工集团下属鹰金钱公司,挖掘小江牛杂特色,研发卤香牛杂预制菜并上市。借助强村公司与供销系统合作,产品上市一年销售2500盒、收入超4万元,即食型产品研发推进中,产业链持续延伸。此外,该村开展百香果种植、阳山鸡养殖等试点,植入休闲采摘等业态,首批百香果于 2025 年 8 月上市,预期全年产值 10 万元,为后续规模化种植积累经验。
以治理和生态升级夯实振兴根基
下坪村同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和人居环境改善,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底盘。村里将网格化治理作为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划分7个网格,配备7名网格员和23名信息员,由村党总支部书记带头担任网格长,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3年以来,通过“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上报并办结网格案事件974宗,办结率达100%,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下坪村与广州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办、市司法局联建共建公共法律服务室,优化村法律顾问服务,用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截至目前,法律服务室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0余宗,2023年下坪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红色乡村既要“内涵”也要“颜值”。下坪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3.9%,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16个村小组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率达69.57%。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下坪村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累计种植玉兰等树苗10385株,2025年建成乡村绿化重点村小组1个,成为兼具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魅力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的下坪村,红色研学基地里订单不断,电商直播间里农产热销,田间地头孕育着丰收希望,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正朝着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稳步前行。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 记者 方轶 通讯员 李银芳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