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国际留学生遇到古村落,会碰撞出什么花火?近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钟厝宣歌突击队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在广州市派驻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协调和保障下,深入广福镇乐干村,开展文化遗产挖掘与活化实践,探索出一条高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路径。
乐干村钟家围屋古建筑群,是岭南客家民居的“活化石”。面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钟厝宣歌突击队的成员们在广州大学校团委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围绕乐干村钟家围屋展开了系统性的挖掘与记录工作。
他们手持专业影像设备,细致捕捉围屋独特的建筑肌理,留存下凝固的匠心与历史;更深入乡间,聆听乡贤的口述历史,采集鲜活的时代记忆。通过对“百岁婆”精神等文化内核的深度梳理,团队不仅还原了客家先民筚路蓝缕的生存智慧,更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精神图谱。
此次实践亮点在于创新性的“跨文化”视角。突击队特别邀请国际留学生共同参与。中外青年学子在古围屋中穿梭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为解读传统客家文化提供了新颖的国际化视角。这不仅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国乡土文化的理解,也为客家文化走向世界探索了新的传播路径。
突击队制作的古村落宣传片,生动展现了乐干村的古朴风貌与文化底蕴;系统整理的口述史料和影像档案,已服务于当地文旅的塑造与推广,为这座古村在新时代焕发文化活力提供了扎实的图像支撑和创意源泉。
此次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乐干村之行,不仅是高校服务地方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青春接力。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学子们用专业学识守护文化根脉,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青春之笔,在古村落的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也为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了根基。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