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行科工”)递表港交所。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但其逾九成收入依赖于自行车销售业务,整体业务模式较为单一,同时还面临自有产能不足、对OEM代工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等挑战。本次IPO,公司拟将募资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加强研发能力等多个方面。
研发费率不足4%
大行科工成立于2016年,旗下品牌“大行”创立于1982年,创始人韩德玮现年84岁,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目前,韩德玮直接持有大行科工约88.56%的股权。需指出的是,近年来,大行科工多次大手笔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60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向了韩德玮个人。
从经营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大行科工已在折叠自行车领域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公司产品销量亦呈快速增长态势,仅今年前4个月,公司就已售出9.34万辆自行车,同比增长46.5%。
得益于销量的增长,公司业绩持续向好,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2.54亿元、3亿元及4.51亿元,年内利润为3143.4万元、3485万元及5229.9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大行科工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46.91%;期内利润2152.8万元,同比增长69.11%。
但从期间费用来看,2022年-2025年前四个月,大行科工销售费率一路上涨,分别为6.29%、9.85%、10.53%、10.68%,相比之下,其研发费率仅为3.55%、3.55%、3.89%、3.51%。
同时,公司存在收入结构单一风险,2022年-2025年前四个月,其大行自行车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3.4%、96.1%、98.1%及98.3%。相比之下,配件、服饰及其他相关产品收入出现下降,占比也从2022年的5.3%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0.5%,第二增长曲线尚未形成就已萎缩。
有消费者反映售后难
从产品角度来看,大行自行车分为三个价位档次,分别是50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2500元至5000元的中端价位,以及2500元以下的大众价位。其中,中端价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50.6%提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68.4%。公司天猫旗舰店销量排名第一的自行车产品“大行P8”即属于该价位段,售价高达3428元。
尽管产品价格定位不低,公司却较为依赖OEM(第三方代工)。数据显示,公司自有的惠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但产量却由2022年的10.54万辆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3.47万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为填补自有产能的不足,公司向OEM供应商采购的自行车数量明显增加,2022年-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分别有4.4万辆、7.65万辆、13.67万辆和6.60万辆自行车由OEM供应商生产,在整体产量中的占比也从29.5%上升至65.5%,呈逐年上升趋势。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业务依赖第三方供应商达到公司生产标准并准时交付原材料、部件及制成品,若供应链出现严重中断或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业务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作为消费品企业,产品质量至关重要,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以及黑猫投诉平台均存在有关大行自行车质量与售后服务的投诉,投诉问题包括产品介绍宣称使用的前叉材质与实物不符、车身掉漆、售后难等。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