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7月,白云区棠景街社工在日常探访中发现,辖区71岁的独居长者国叔家中堆积着海量“收藏品”——成捆的旧报纸、压扁的纸箱、各种五金零件、废弃的金属喉管和玻璃板等物品,将进门处和储物间塞得满满当当,仅容一人勉强侧身通过,这些堆积如山的杂物不仅让空间拥挤不堪,更埋下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和跌倒风险。
居家安全“亮红灯”,工作人员专业引导
国叔是一位乐观的癌症康复者,多年工厂工作的经历让国叔对家中的许多物件有着深厚的情感,其中部分物品是他三十年前在工厂亲手焊制的。对于社区人员及社工提出的清理建议,他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们要丢掉自己的东西,这些物品都承载着他的情感记忆,靠自己很难完成“断舍离”。
耐心倾听国叔讲述工厂岁月和安全生产经验,是建立起信任桥梁的第一步,社工们在肯定他对安全重视的同时,巧妙地结合其他社区发生的真实消防事故案例,引导国叔正视家中隐患。经过沟通,国叔初步同意安装独立烟感器作为安全防线。安装过程中,社工反复承诺“未经同意绝不动任何物品”,成功安装并讲解使用方法后,国叔的疑虑逐渐打消,信任关系得以深化。
定制专属存放方案,家中旧貌换新颜
信任建立后,社工抓住契机,与国叔协商为他房间内的物品定制专属存放方案。社工充分尊重国叔对于老物件的留恋之情,提出“换一种方式保存”的建议,如使用置物架整齐摆放,既美观又能更好地体现它们的价值。在多次探访中社工找来消防教官培训时的火灾视频为国叔播放,触及了国叔对所住环境安全情况的思考。后来国叔的想法逐渐转变,愿意购置置物架和收纳箱,并亲自与工作人员一同测出门口空间的长、宽、高,最终定下安装4个定制的不锈钢柜和1个大型收纳箱用于衣物整理的方案。
在棠景街道制定的总体方案下,该街多个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个性化方案,会后,社工迅速找到商铺按需定制。7月15日上午,社工带上4个不锈钢置物架和1个大型收纳箱,联合社区居委工作人员、志愿者齐聚国叔家。在行动前社工再次强调“以国叔安全为中心,行动需经其同意”。国叔亲自主导分拣工作,每一件物品的去留(保留、卖掉、丢弃)都由他决定,社工和志愿者仅负责搬运其确认处理的物品。经过共同努力,海量废旧物品被清理,分批运至回收站变卖,共得83元。
爱心循环暖社区,长效关怀在身边
物品清走后,地面和墙面的油污显露出来,国叔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用自配清洁剂“大显身手”轻松清除,环境焕然一新。此次行动彻底清除了国叔家中的高危杂物,消防安全隐患,居家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国叔对居家安全隐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自主决策权得到充分尊重,既保留了情感寄托,也增强了未来主动维护整洁安全环境的责任感。
国叔对此次改造结果非常满意,对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连连道谢,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主动提出将变卖废品所得的83元全部捐给社区慈善基金,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通过本次服务,社工认识到,面对独居的老年服务对象,除了解决即时性需求外,构建长期、持续的服务体系同样重要。后续,社工将定期回访,观察国叔对新收纳设施的使用情况,关注空间是否会被重新堆满,及时提供提醒和支持,帮助他巩固新习惯。国叔家的转变,是棠景街联动多方力量,精准服务社区居民,守护独居长者居家安全的一个生动缩影,社工将积极联动多方力量,持续关注辖区内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 通讯员 棠景宣